風起海岱|創新改革,成就更好濰坊
網評創作者 汪志強
說起改革精神,聊起創新基因,濰坊是繞不開的一座城市。
濰坊“道承齊魯、襟連海岱”,思想在此碰撞、文化在此交融,因此自古就有濃厚的改革創新文化和基因。正是得益于這種創新文化和改革基因,濰坊的產業發展創造了很多全國首創的模式和先行經驗,具體表現在農業和工業上,濰坊成績出眾、亮點十足。
先說農業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濰坊探索出了貿工農一體化、商品經濟大合唱、農業產業化等眾多“濰坊經驗”,鑄就了“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的輝煌,形成了被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肯定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
濰坊的農業一直是全國的標桿,是全國有名的“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園子”和“種子庫”。濰坊以占全國1‰的淡水、1.7‰的土地,貢獻了全國7.2‰的糧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農產品出口額……蔬菜、畜禽、農機全產業鏈規模均超過千億元,蔬菜的出口量、禽肉的出口貨值分別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和六分之一,農機裝備產值占山東的一半、全國的四分之一,5個產業集群入選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集群,17家企業上榜全國農業龍頭企業500強榜單,全國唯一的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濰坊,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國現代農業科技“硅谷”,華盛農業自主選育300多個優質蔬菜良種替代進口種子……
大家都知道壽光是濰坊的縣級市,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數據顯示,壽光有日光溫室13.7萬個、拱棚2萬個,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年產430多萬噸。
其實,壽光能成為“中國蔬菜之鄉”,不只是因為蔬菜種植面積大、年產量多,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壽光的蔬菜畝產效率特別高。筆者之前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測算過,壽光蔬菜畝產效率是全國的3.12倍,是河南的2.57倍,是江蘇的2.35倍。
同樣都種菜,為什么濰坊是模范、壽光是標桿?數據顯示,科技進步對壽光蔬菜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高出全國10.8個百分點。種大棚起家的壽光,其大棚一直在升級迭代,從1989年的第一代小土棚,到下挖式卷簾棚,到后來的無立柱鋼架結構大棚,再到連接智能物聯網系統的“云棚”,壽光蔬菜大棚已經進化到了第7代,物聯網應用率達80%、畝均增產30%以上。
這就是創新的力量,這就是改革的成績。
再說工業方面。作為中國近現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廠和產品在濰坊誕生。比如被稱為“中國內燃機之父”的滕虎忱,成功造出第一臺鐵制寬幅足踏織布機,勞動效率提高3倍,從此揭開濰坊現代機械工業發展全新的扉頁;比如,濰坊華光研制的全國第一臺電子出版系統,引發了漢字“告別鉛與火,走向光與電”的印刷革命;比如,濰柴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2.28%柴油機商業化產品,三年打破三次世界紀錄!中國“動力城、電子城、紡織城和農機城”的美譽遠播海內外。
作為制造業立市的城市,濰坊工業體量很大,總量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國的百分之一。2022年,濰坊規上工業產值和營收雙過1.1萬億。這個量級是什么概念?放在山東省,是名副其實的全省亞軍,只比青島少400多億;放在全國,是全國地級市工業前十強,這個榜單中能夠入圍的北方城市只有唐山和濰坊。
除了體量大,濰坊的工業還有幾個突出特點。門類“全”,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濰坊擁有37個,包含所有的31個制造業行業,涵蓋213種主要產品,60多種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全國第1。企業“優”,擁有中國500強5家,中國制造業500強9家,國、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8家,被譽為一座“盛產隱形冠軍”的城市。聚集度“高”,動力裝備、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術4個產業集群規模過千億,省級“雁陣形”產業集群達到17個、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達到8個,其中動力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約占全省的2/3、全國的1/3。
其實濰坊農業成績突出,與濰坊強大的制造業有很大的關系。
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夏準教授指出,制造業是經濟的“學習中心”,制造業生產能力提升后,會擴散到其他行業。
因為知識具有正外部性和溢出效應,作為經濟的“學習中心”,制造業強大所產生的好處不會止于制造業內部,而是會外溢出來,進而在不同產業間產生美妙的“共振效應”。
濰坊強大的制造業正是驅動濰坊農業不斷引領時代的“學習中心”。這次筆者在濰坊的魯麗、力創、歌爾這三家企業調研,看到他們的生產線和產品無一不是在持續更新換代。這種產業氛圍、這種創業精神,正是驅動濰坊農業設施不斷迭代升級的重要因素。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改革,賦予濰坊這座城市不待揚鞭自奮蹄的風骨和勇氣,月異日新,成就更好濰坊!
(作者系經濟類網評作品核心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