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仔細辨聽!11月14日上午,青島將試鳴防空防災警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11月13日下午,記者從“金盾—2023”青島市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演習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的國防觀念和防空防災意識,熟悉防空防災警報信號規定,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檢驗青島市人民防空警報系統的可靠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有關規定,青島市人民政府定于11月14日上午10點到10點20分,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演習。市國防動員辦公室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管成密,市國防動員辦公室副主任劉德義,市國防動員辦公室指揮通信與應急處處長吳立強到會發布。
警報試鳴期間,市民無需采取任何行動
管成密介紹了“金盾—2023”青島市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演習活動的有關情況。據其介紹, 人民防空警報信號由國家統一規定,按發放時機分為預先警報信號、空襲警報信號和解除警報信號,平時試鳴防空警報信號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組織實施,其中國家人民防空重點城市,每年組織試鳴不少于1次。戰時發放防空警報信號,由當地負責防空襲作戰的最高指揮機構決定。災情警報信號由山東省統一規定。
預先警報信號,是在敵方對我方有空襲預兆時發放。鳴響方式是:鳴36秒停24秒,反復3遍為一個周期,時間為3分鐘。戰時根據需要可循環發放。預先警報信號的特點是聲音低沉、有力、平緩,間隔時間較長。它告知市民,敵人可能對我城市進行空襲,要提前做好各種防空襲準備。聽到預先警報信號后,在室內的人員,應當按照防空襲疏散掩蔽預案,立即拉斷電源、關閉燃氣、熄滅爐火,攜帶好個人防護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線的要求,迅速有序地進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域隱蔽。在公共場所的人員,應當聽從有關部門人員的指揮,迅速到指定地點隱蔽,夜間應嚴格遵守燈火管制的規定熄滅燈火。
空襲警報信號,是在敵方對我方空襲征候明顯,將要展開攻擊或已開始攻擊時發放。鳴響方式是:鳴6秒停6秒,反復15遍為一個周期,時間為3分鐘。空襲警報信號的特點是聲音低沉、急促,鳴停時間相同。它告知市民,敵機或其他空襲兵器已經臨近,空襲行動即將或已經開始,市民應迅速就近進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域隱蔽。情況緊急無法進入防空工程或疏散地域時,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隱蔽。在室內的市民,可在5層以上鋼筋混凝土結構房的樓房底層走廊或樓梯下,或在跨度較小的衛生間等處藏身,或在靠墻角桌下床下臥倒。要避開門窗和易燃、易爆物。在公共場所的人員,不要慌張、擁擠、亂跑,可就近進入地下室、地鐵站或鋼筋混凝土建筑底層隱蔽,也可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隱蔽,不要在高壓線、加油站、加氣站等危險處停留。在空曠地帶的人員,可就近選擇低洼地、路溝邊、土堆旁、大樹下隱蔽,迅速臥倒,臉向下、雙手置于胸前,在空襲中,盡力使頭和胸部離開地面。
解除警報信號,是在敵方對我方階段空襲危險消除或戰情緩和時發放,鳴放方式是:連續鳴3分鐘。解除警報信號的特點是聲音低沉、緩慢、連續鳴放,沒有間隔。它告知市民,空襲情況已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襲預案消除空襲后果,恢復城市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市民應配合人防專業隊伍開展消除空襲后果工作,就近救護傷員、找尋被困人員,撲滅初起火災、清理廢墟等。警報解除后,市民仍要注意收聽廣播,了解解除警報后人員行動的注意事項,關注疫情、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帶菌情況等通報,了解敵空襲規模、方式及城市破壞情況通報,以便做好再次防空襲行動準備。
災情警報信號,是在重大自然災害或有毒、有害物質等災害即將來臨時發放。鳴響方式是:鳴15秒停10秒,再鳴5秒停10秒,反復3遍為一個周期,計時2分鐘。災情警報信號的特點是聲音低沉、短促,間隔時間相同。它告知市民,重大自然災害或有毒、有害物質即將來臨,要提前做好各種應急準備,以應對自然災害的突然襲擊。
“11·14”警報試鳴演習期間,將由青島電視臺、地鐵、公交分別同步鳴放警報信號。請廣大市民注意收聽收看。需要特別強調的是,“11·14”警報試鳴是青島市一項規范化、制度化的例行工作。每年的11月14日都會進行警報試鳴演習。因此,警報試鳴期間,請廣大市民保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秩序,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動。
推出“護民之盾”智慧平臺
劉德義介紹,今年的警報試鳴演習與往年相比,融入了新的國防動員理念,在此次演習中設置了新的參演要素和演習科目,使演習更加貼近實戰。同時,為了解決傳統警報器的覆蓋盲區問題,使公眾能夠清晰的聽到防空警報信號,并找到最近的人防掩蔽工程,今年青島市國動辦開發了“護民之盾”智慧平臺,將結合此次“11·14”警報試鳴演習進行同步使用。
護民之盾是青島市國防動員辦公室建設的“人口疏散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應用已于今年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向全市發布。護民之盾APP主要包括信息推送、附近人防資源查詢、疏散引導、人防知識宣教、信息反饋等功能。
“青島‘護民之盾’智慧平臺的定位是平時服務、戰時應敵,兼顧平時和戰時兩種場景,用戶界面都是一樣的,只在后臺功能支撐上,側重點有所不同。”吳立強介紹,非戰備狀態主要側重于宣傳教育功能,公眾可以通過平臺獲取人防相關知識、開展技能學習。比如:警報信號的識別、聽到防空警報后的行動措施、緊急互救自救常識、簡易防護器材的制作和使用等。還可以及時了解國際民防日、“5·12”防災減災日、全民國防教育日以及警報試鳴日等人防重要活動信息,并通過平臺與市國動部門進行交流互動。同時,我們也提供所在位置附近的3個人防工程,供市民進行疏散掩蔽引導功能試用。
戰備狀態主要側重于疏散掩蔽引導功能。會根據戰備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動態更新的人防工程數據,并持續優化疏散掩蔽算法。平臺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可根據用戶的實時位置信息、周邊疏散掩蔽場所的位置以及容納能力,向用戶推薦最優化的疏散掩蔽場所位置,并提供導航功能,實現戰時人員精準疏散,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防空應戰能力。
已建成人防工程提供車位53萬余個
因此,人防工程在戰時對于人員與物資掩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吳立強介紹,近些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青島市人防工程建設應該說是突飛猛進, 每年工程審批量、竣工量一直穩居全省首位。其中審批量約占全省25%,竣工量約占全省33%,城市規劃區人均人防工程掩蔽面積已遠超國家標準,確保戰時老百姓有充足掩蔽場所。在平時,大多數單建、結建人防工程主要規劃為停車位,做到平戰結合,目前已建成人防工程累計為社會提供車位53萬余個;早期人防工程平時主要用于倉儲、商業及停車等民生事業。近幾年,市國動辦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城市更新建設要求,先后完成龍山、禹城路、中山商城3處早期人防工程改造公共停車場,并且3個項目實現了互聯互通,共計提供車位810個,有效緩解了中山路周邊歷史城區及青大附院停車難問題。
在“平戰一體化”研究方面,一是率先提出“平戰一體化”理念。針對普遍存在的防空地下室平戰轉換、維護管理難等問題,市國動辦以全新的思維,率先提出了人防工程“平戰一體化”理念,也就是人防設施設備同時具備平時功能。近幾年會同企業先后組織研發了平戰一體化風機、防火防護門等新產品;二是加大新材料研發應用。近幾年,先后會同高校、企業組織研發了POZD、蜂窩鋁等新型防護門。其中POZD新材料被列入全國人防科研成果目錄,2022年在青島地鐵4號線部分站點上應用并順利通過驗收;三是開展精準防護研究。立足現代戰爭特點和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人防工程的防護需求,積極探索精準防護研究,讓人防工程設計更加人性化,提高戰時掩蔽人員舒適度。
鏈接>>
空襲與防空襲已成為戰爭主要作戰樣式
青島是我國東部海防前沿、北方重要軍港,重要軍事目標多,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目標也多,人口也已經突破千萬,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要地,從今年的國際沖突和現代戰爭特點來看,空襲與防空襲已成為戰爭主要作戰樣式,警報試鳴演習對青島有著更加重大的意義。組織防空警報試鳴活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賦予政府和國防動員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有效防范和減輕空襲危害,落實國防動員建設任務的重要手段。平時警報試鳴演習這些訓練,為的是讓廣大市民群眾逐步正確識別和熟悉防空警報信號,最終達到戰時有效組織群眾進行防空襲斗爭,最大限度保護國家和市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目的。
青島市人民政府自1998年起,將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青島市防空警報試鳴日,這是因為1897年的11月14日,德國軍隊在膠州灣登陸,武裝侵占青島,選擇這個日子試鳴防空防災警報,一是警醒全市人民群眾銘記歷史,進一步增強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二是提高人民群眾識別、聽辨防空防災警報信號的能力,熟悉防空警報鳴放規則,正確區分警報信號,以便在空襲來臨時,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三是檢驗警報設施的布局、技術性能和音響覆蓋范圍,建設更加可靠、穩定、完善、有效的預警報知體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人民防空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危,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果,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