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金:沒有合適的名額可以不發,但請不要亂發
文 黃琳
請問:助學金到底應該怎么花?網友說:“真正快要渴死的人,舍不得拿水去澆花”。
好吧,畢竟關于國家助學金,確實有明文規定這筆錢應該怎么發,可從沒強制規定應該怎么花,是不是一定不能“澆花”。
所以這可能就衍生了最近諸多跟助學金有關的亂相:之前朱同學舉報學校助學金分配不公,結果劇情反轉,自己還得出面解釋澄清,此事還未塵埃落定;11月7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又有一名申領國家助學金的學生唐某,在朋友圈“曬”出異地追星看演唱會的動態,被輔導員勸刪……
事情看多了難免讓人質疑,對于國家三令五申要“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的國家助學金,這些學校究竟有沒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完善認定機制?
在我們淺薄的認知里,助學金好像就是應該是用來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學生。而什么樣的學生能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學校也應該有公開、清晰、準確和可操作的評判依據,比如說依照家庭條件、家庭月收入、是否勤工儉學等等項目打分,事前公示評分標準、事后公開分數排名、小組審核、分數留檔、接受舉報……這一套流程,應該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吧?
如果真按這個流程下來,學校的負擔會輕很多:有分數作為依據,不用擔心再被舉報分配不公。真沒有合格的咱也可以不發。因為那說明我們把這個指標留給了別的學校、別的更有需要的同學,而沒有為了完成任務把助學金指標當成一塊用以彰顯權力、區分“親疏遠近”的肥肉。
如果真按這個流程下來,學生的負擔也會輕很多:有分數作為依據,我拿到的是合理的資助,大可以放心的做自己認為對學習生活有益的事情,如果確實需要滿足精神世界的追求,也無需因為別人的置喙而解釋、澄清,更不需要蒙受無端的推測和惡意的聯想。
兩頭都省心的事兒,要不,咱就這么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