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販子轉戰APP,平臺別當甩手掌柜
文/房清江
知名大醫院一號難求,已成共識,而眾多“號販子”哄搶號源牟利,更加劇了患者就醫難度和就醫成本。北京衛生部門近年也推出“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改革“新政”,但仍存一號難求,號販子也轉戰到掛號移動終端搶號。一名資深號販稱,除了在醫院放號時段替人搶號,他們還自己掛號搶占號源,在APP平臺上找到買主后,退號又立即刷新,用真實患者的身份信息重新預約搶號,“這一招屢試不爽”。(9月10日《新京報》)
優質醫療資源和知名專家總是稀缺的,大醫院一號難求是常態,短期內很難從根本上改變,這也意味著治理“號販子”會是一場長期的戰爭。實踐也證明,“號販子”經歷了窗口排隊、電話預約、網絡預約,直至如今的手機APP階段。掛號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但他們從未絕跡。不僅如此,號販子通過網絡而遠離了醫院,使得打擊與治理變得更為困難。由此,號販子更為猖獗,更有恃無恐?!?br/> 移動終端APP掛號是醫療服務信息化的必然,它方便了患者,卻也方便了黃牛,只要漏洞存在、管理松懈,同樣的門檻并不足以防范黃牛。從黃牛替人搶號的伎倆來看,事實算不上高明,與春運時段搶車票沒有什么區別,一是刷號快,二是退號利用信息障礙再秒搶回來。這些都讓基于防范的實名制設計形同虛設。
黃牛轉戰APP,說明治理“號販子”沒有一勞永逸。對醫療機構而言,要真正替患者考慮,維護患者就醫的機會公平,減輕尋醫問診的負擔,而不只是形式上將黃牛拒之大門之外。而平臺也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應盡到監管的責任,保障自己的平臺不能成為黃牛實施違法行為的溫床。
一方面有必要在服務上提高“號販子”囤號的成本,減少“囤退搶”發生的可能,例如,改進和約束預約APP功能,設計線上退號集中在固定時段等,提高退號的難度。這些設計對于真正預約的患者,就醫問診不會受到影響,而對于“號販子”則是現實的制約。另一方面醫療衛生主管機構也應加強重點醫院、重點門診退號退費管理信息的動態監測,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涉及多醫院、多科室、多頻次的對象,聯合警方開展調查,讓黃牛無處遁形。總之,治理“號販子”需要技術,更需要?;瘧B的機制。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