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白曉歌,女,1982年1月生,河南洛陽人,中共黨員。青島三十九中教師,海洋生態(tài)學博士,曾連續(xù)兩次參加中國南極科考,連續(xù)榮獲“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優(yōu)秀隊員”稱號。
事跡概述:
濃濃海洋情,深深教師夢。白曉歌應聘中學,成為中學海洋課程首位博士教師,致力于中學海洋特色教育。經(jīng)多方努力,她制定了海洋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為全國中學海洋教育的開展和實施提供基礎和借鑒。她勇于創(chuàng)新,在中學建設海洋專業(yè)實驗室,帶領中學生進行海洋課題研究,將“科研工作”提前至高中階段。她不斷開拓,在中學成立“博士工作站”,招募了一百多位涉海高校及研究所博士,全方位、多角度為學生指導海洋課題。七年來,她周周開設講座、月月參觀考察、年年海上科考……傳播海洋知識,做海洋科普的傳播者。
事跡正文:
投身海洋研究,前往南極科考
2004年白曉歌從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專業(yè)畢業(yè),懷著對大海的憧憬和向往,她毅然離開了生活了22年的家鄉(xiāng)洛陽,來到了她向往已久的中國海洋大學,在這所大學里,她先后取得了碩士研究生學位以及博士研究生學位。直到今天,她還能回憶起第一次站在海邊,聽著浩瀚的海浪聲,望著無垠的海平面,自己內(nèi)心的雀躍與激動。在讀研期間,作為海洋生態(tài)學研究方向的學生,出海采樣是白曉歌必修的“實踐課程”。這并不因她是女生,可有絲毫懈怠。當時,出海條件特別差。在百級噸位小漁船上,面對七八級的海浪連續(xù)作業(yè)半個月是常有的事,一邊暈船嘔吐一邊采水作業(yè),嘔吐到最后,嘴里都是苦水,那苦味不是海水,是膽汁。隨著對大海的深入了解,她創(chuàng)新了海洋生態(tài)學微生物豐度研究方法,使樣品分析速度和精度大大提升。因此,她連續(xù)兩次被選派參加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乘坐“雪龍”船,三進三出魔鬼西風帶,在海上生活工作半年有余,因其出色的表現(xiàn)以及任務的圓滿完成,連續(xù)獲得“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優(yōu)秀隊員”榮譽稱號,全國獲此殊榮的南極科考女隊員屈指可數(shù)。
扎根海洋教育,博士成為中學教師
博士畢業(yè)后,白曉歌憑借對海洋的熱愛,對教師的向往,加之可貴的南極科考經(jīng)歷,毛遂自薦,應聘進入青島三十九中,成為青島市首位中學博士教師,扎根中學海洋教育。中學海洋教育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一切都是新的,沒有可以效仿的案例。白曉歌憑借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科學嚴謹?shù)淖鍪聭B(tài)度,在多方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海洋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為全國中學海洋教育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了基礎和借鑒。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大,因此學校舉行的各種實踐活動大多是利用學生的周末和寒暑假,這也意味著作為海洋課程教師的她,必須犧牲自己的節(jié)假日,配合和指導學生來完成這些課程。為此,節(jié)假日里,她成了學生們的“孩子王”。這個“孩子王”,讓高中孩子們走進了專業(yè)的海洋實驗室,成為一個個小“博士”。每個暑假里,白曉歌帶領學生們,從早到晚待在實驗室,一待就是20天。一個假期下來,十幾個課題的指導必須提前做到周到安排,才能緊張有序地完成。說起課題研究,不善言辭的白博士總能滔滔不絕。在一次暑期實踐中,實驗室的空調(diào)壞了,白曉歌擔心孩子們中暑,提出停止實驗,但孩子們熱情高漲,堅持把實驗進行下去。最終實驗結(jié)果出來了,看到孩子們興奮和歡呼的場面,白曉歌深深的感受到了工作帶給自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她指導的2014級海洋班董鳴泉同學,獲得了“2049年的中國——海洋科技與資源利用社會愿景”征文比賽全國特等獎,作為全國唯一被邀請的中學生代表參加第八屆海洋強國戰(zhàn)略論壇的頒獎儀式。
致力海洋科普傳播,推動海洋意識交流
白曉歌一直致力于海洋科普工作。利用南極科考經(jīng)歷,她為初中實驗中學、青大附中、江蘇路小學、大學路小學、同安路小學等中小學校,近萬人次開設數(shù)十場有關南極之旅的海洋科普講座;開設海洋生物網(wǎng)絡公開課《走進海洋科研》《為海洋課題研究畫龍點睛》等課程;作為青大附中的海洋特聘教師,為學生開設海洋生物選修課。同時,成立海洋科普專家?guī)欤M織聯(lián)系來自海大、黃海所、地質(zhì)所、海洋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水族館等涉海單位的海洋專家,每周開設一場海洋科普系列講座,目前共舉辦160多期。
她連續(xù)6年組織海洋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指導學生進行海洋實驗研究。她還利用周末組織學生進行海洋實踐活動。如參觀青島百年燈塔、參觀蛟龍?zhí)柹顫摶亍⑦M行每年一次的中學生海上科考活動、參觀中國海洋大學水產(chǎn)學院、藥學院、生命學院標本館、參觀中國海洋大學吳立新院士實驗室、參加水族館志愿者培訓活動,參觀淺灣港口、董家口港口、參觀海藻明月集團、參觀中科院海洋所標本館、參觀海洋科技館,參觀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參觀海水養(yǎng)殖遺傳育種中心,對嶗山地形地貌及地質(zhì)進行勘探、參加“大洋一號”科考船凱旋歡迎儀式、參觀國家海洋局北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和北海預報中心、海監(jiān)船、參觀海洋局氣象觀測站等等,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海洋的世界,進一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孩子探索海洋的興趣。
此外,她先后接待英國孔子學院、上海大團中學、上海育才中學、廈門科技中學、福州八中、日照一中、昌樂二中、東營實驗中學等國內(nèi)外100多所中學到校參觀學習海洋教育,對全國范圍內(nèi)海洋意識交流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