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近日,膠州洋河鎮河西郭村北側的山嶺上滿山遍野開著鮮花,潔白無瑕的牡丹花在陽光中怒放,上面還有小蜜蜂來回飛舞,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山上正在盛開的映山紅,血艷欲滴的花朵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4月23日上午,記者專門前往現場,車輛沿黃張路由東向西行駛,在膠州洋河河西郭村東側有一條往北的小石子路上,行駛了約300米,就看到前方一個大壩,后面是一個山坡,大壩的下面用鐵絲網圍著,旁邊一個小門敞開著。天涯君將車開進去后,這里面別有洞天,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花海。這片山嶺地錯落有致,山坡下第一眼看到的是正在盛開的映山紅。美麗的映山紅花開的紅火燦爛,血紅色的花朵此起彼伏,如海浪翻騰,鋪鋪展展,爛爛漫漫地綻放著,千枝萬朵在獻媚,密密叢叢在舞蹈,在風中潑潑辣辣的搖曳著,濃濃烈烈的張揚著。
往前走,眼前是正在盛開的牡丹花,工人們正在花叢中維護著,花朵盛開,零散的小蜜蜂也開始活躍起來,在上面來回跳舞甚是歡氣。一陣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在陽光的照耀下讓人心曠神怡。很多牡丹花都開了,有的牡丹花花瓣全都展開了,大的有一個盤子大,小的只有一個杯口大;有的才展開五六片花瓣,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不好意思把臉都露出來,只露了半個臉;還有的牡丹花才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的馬上就要爆炸似的。這些牡丹花在山坡下耀眼奪目。
山坡下面有一個剛修建不久的池塘,里面蓄著一些水,一條伸入池塘的“T臺”壯觀大氣,前方是一個大型噴泉,因干旱原因,池塘內的積水并不多。河西郭村書記劉福俊說,一旦這里水蓄滿后,開啟噴泉,這片山嶺的鮮花盛開,在大型噴泉的輝映下,整個場景美得如同一幅大型油畫。
山嶺上有一處石墩圍起來的圓圈,在山頭上格外顯眼。說到這里,村書記劉福俊講起了一段歷史記憶。該村有三處遺存和遺物,一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這個石墩圍起來的圓圈是一個煙墩,是古代戰爭中報信號放狼煙用的烽火臺,千百年來一直矗立在村東,下側是一條千年古道。二是村后北嶺上(這片山嶺)有旗桿窩,故北嶺也稱為旗山。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在此駐扎兵馬用來插旗干用的,這一帶有好幾座山頭都有旗桿窩,由此說來,從大唐至今有1400年的歷史。三十石臼,呈圓形,直徑約3尺,重約四五百斤,用艾山的火山流紋巖開鑿而成,臼窩圓錐形,一次可放進十幾斤稻谷。劉福俊說,河西郭村是有很深歷史文化底蘊的村莊,這些底蘊需要挖掘出來。
這片山嶺上正在盛開的牡丹花、映山紅漫山遍野,形成了一幅春光圖。劉福俊說,這片山嶺上因全是石頭,種莊稼也不生長,所以他就辦理了相關手續,來美化這座山。這里還有一些觀賞牡丹、油用牡丹、高桿月季、百合花,這些鮮艷奪目的花朵都在陸續盛開,花期持續到5月中旬,今年的五一期間正是觀賞游玩的好時機。而且前來游玩者免費進來觀看,不不收門票,請游客們一定要愛惜花朵,不要傷害。
劉福俊還說,這里種植的油用牡丹花,經過深加工提煉后,加工出牡丹食用油,牡丹精油,牡丹化妝品,這可謂牡丹花上全是寶。
關于在山上種植映山紅,河西郭村書記劉福俊向記者說起了那段烽火歲月。抗戰時期,這里屬艾山管區,在攻打王臺時屬革命根據地中心,1945年,在八路軍的猛烈攻打下,駐守在王臺的守將相銘忱部往東逃竄。攻城結束后八路軍挪莊駐軍便奉命將物資裝備往膠州方向轉移。在這片土地上,無數革命烈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鮮血也染紅了這片大地。“現在種植這些映山紅,目的是以后要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后人了解那段烽火歲月。”河西郭村書記劉福俊說,在不久的將來,這里的映山紅會越來越多,讓這座山全部披上映山紅,正說著話,劉福俊隨口也哼起了“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映山紅與杜鵑的區別 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是杜鵑花的一種通俗叫法。在一些資料中,一般認為杜鵑又名映山紅,其實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辭源》中,“杜鵑”的解釋為:常綠灌木,高三四尺,葉橢圓深綠,莖葉都有毛。春日開紅紫花,也有白色的,花冠像漏斗狀。“映山紅”的解釋為:“山躑躅(zhí zhú),一名映山紅。就是指野生的杜鵑花。”也就是說,映山紅并不等于杜鵑,杜鵑野生才能稱為映山紅。可見,杜鵑與映山紅是有區別的。
文/圖 半島網 黃超
[編輯: 楊其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