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很受歡迎。
人民醫院中醫科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療法已有6年,治療疾病種類逐年拓展,治療人次不斷攀升,受到了很多市民的喜歡。目前治療病種包括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及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經、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及頸腰椎病變等,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據悉,2016年入伏(7月17日)將至,中醫適宜技術之冬病夏治“三伏貼”將繼續為您提供健康的綠色醫療。
6月21日上午,記者從膠州市人民醫院了解到,冬病夏治是在祖國醫學“春夏養陽”理論指導下,在夏天利用穴位藥物敷貼等手段治療冬天易發的虛寒性疾病的傳統特色療法。冬病夏治療法源于《內經》“天人相應”的思想。冬病之發生,主要因為素體虛寒,而又外受寒邪,故“寒”為病之本。
該院的醫護人員介紹,從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借著天人之陽盛之時,趁疾病緩解之期,采用溫熱助陽的藥物對陽虛之體進行治療,用兩陽相加之法,使體內陽氣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體內沉寒痼冷之宿疾,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貼敷療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貼敷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連貼三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
冬病夏治的適應癥
“冬病”就是冬天容易發作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此類疾病在冬季屬于多發病、常見病,在夏季處于緩解期,進行冬病夏治,容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以預防減緩冬季舊病復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病機屬于虛寒證的疾病,就可以進行“冬病夏治”,臨床常見的疾病有:
1.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氣腫、肺間質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復上呼吸道感染、體虛易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
2.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咽異感癥(梅核氣)、扁桃體炎等耳鼻喉科疾病。
貼敷療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貼敷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連貼三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冬病夏治的禁忌
冬病夏治對于陰虛火旺、兩歲以下兒童、孕婦應慎用。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以及對貼敷膠布過敏者,都不適宜進行冬病夏治的貼敷治療。
冬病夏治注意事項
1、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或荔枝等等。
2、是忌大量服用寒涼之品,夏季炎熱,往往易貪涼飲冷,若大量進食寒涼之品,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及一身之陽氣,輕則泄瀉腹痛、惡心嘔吐,重則造成陽虛宿疾。
3、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膩之品,夏季易生暑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
4、是忌過量運動,以免汗出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為確保療效,患者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般藥餅要貼4~6小時,剛貼上去時感覺涼涼的,稍過一會兒,局部會有發癢發熱的感覺,如果貼敷部位疼痛或燒灼感厲害難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貼過午時。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不適,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但睡覺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貼的時間不必太長,主要了解一下藥性,最好別把皮膚貼出水泡,以免影響第二、第三次的治療。等到第三次,貼敷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因為可以有較長的時間修復,有時候皮膚起泡效果更好。
文/圖 本報記者 王曉婕 本報通訊員 馬洪濤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