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密老子論壇在高密市會議中心舉行。
12月27日上午,由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曲阜師范大學國學院共同主辦,高密市老子文化研究會、寶雞周秦文化研究會、高密市文廣新局承辦,半島都市報《高密新聞》全程參與報道的中國高密老子論壇在高密市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共有來自北京、中國香港、山東、陜西等地 50多位專家學者及全國各地的單氏宗親代表200余人參加。
弘揚老子文化
傳承華夏文明 記者了解到,中國高密老子論壇主題為“弘揚老子文化,傳承華夏文明”。論壇主要研討了陜西眉縣單氏窖藏青銅器出土對中國現存歷史研究的影響意義及其在中華歷史中的地位,單逨在西周中后期所起到的歷史作用,探索單逨與老子、老子與《道德經》歷史淵源及其在中華文化中的歷史地位,《道德經》成書的歷史淵源,如何正確解讀《道德經》及“德”的當代意義等課題。
“論壇采取主旨報告與專家對話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國內的專家學者踴躍演講、發言,許多觀點新穎,具有獨到見解。期間,我們還舉辦了《 論單氏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及單氏家族的歷史地位、價值和意義》學術報告會。”高密市老子文化研究會主席單百平先生告訴記者。
深挖老子文化
找尋中華脈絡 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志民在發言中指出,由民間發起的老子研究論壇在一個縣級市成功舉辦,是一件了不起的幸事。特別是此類中華傳統文化論壇,實現了當地政府與民間組織結合、名門望族的家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結合、地方研究機構與學術研究機構結合,更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曲阜師范大學原校長、國學院院長、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長傅永聚在發言中興奮地說,我們生活在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春天里,在“國學熱”的今天,深入挖掘老子文化順天應人,找到了中華文化發展的脈絡。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單周堯在發言中說,老子《道德經》無疑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為世界、為人類、為社會做出的積極貢獻不可估量。
厘清中華文化
綱與目很重要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老子《道德經》研究專家孫文鵬在發言中指出,厘清中華文化的綱與目很重要,《道德經》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成書時間及作者是誰?這些都有待做進一步研究。他提出:問題的答案就藏在《道德經》這部書當中。《道德經》一書是二元社會的產物,講的是如何治國的問題,并非爭霸問題。“道”是老子定義的,從2003年陜西眉縣出土的逨盤、逨鼎銘文推斷,《道德經》的作者是單逨 ,他生活的年代是西周。陜西文史館員、寶雞文理學院教授彭曦在發言中說,老子提出了天道觀替代了天命觀,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民本思想、自然生成論……他是中國哲學的奠基人,對中國文化貢獻巨大。老子文化研究會發起人單百平說:“老子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水源頭,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思想之一,我們有信心嘗試發掘與整理更深層的老子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專家學者發言(排名不分先后)
用老子方法學習《道德經》 孫文鵬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中華文化的綱是《道 德經》,弘揚中華文化不能回避老子《道德經》存在的問題,《道德經》問題很多、《道德經》難懂,兩者互為因果,也是造成2000多年死結難解之源。死結不解,中華文化將永遠是本綱目不清的糊涂賬。
但在共識上,學者們普遍認為《道德經》系一人之作,它是個整體,是老子《道德經》的綜合信息庫。在這里,我曾用老子“致虛極,守靜篤”的方法學習《道德經》,補學點周王朝800年歷史,從中、西方文化對比中解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未解之謎。關于《道德經》的成書時代,我認為要早于春秋戰國,應在周宣王43年以后,宣王考慮“交班”之時。《道德經》全書81章中,說“道”的30多章,關于“圣人”有26章,有關“德”的40章左右,“治國”的60章以上,十分之一的章節講軍事和認知方法。由此可見,《道德經》是本講解圣人“以德治國”為主,兼論“道”、傳授“認知方法”和“以奇用兵”的書。總之,無論《道德經》存在的問題有多少,不可否認的是,它不僅是中華體系文化的根,是中華體系文化的理論基礎,也是做人的指南,治國的寶典,創新的鑰匙和致勝的武器,不論是在治國、還是在“創新”方面,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老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貢獻 高宏寬 地震出版社編審
老子生于西周末年由盛轉衰的時代,教育并輔佐宣王使其中興。他看到西周末年的時弊,提出“天道觀”取代“天命觀”,這種“天道觀”為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學說開創了先河,為諸子百家的世界觀奠定了基礎。其次,老子首先提出了民本思想,“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不僅是時代進步的呼聲,抑上而伏下,也是超越時代的啟蒙,是民主思想的萌芽,難能可貴。而在對待流行思想上,首先將陰陽的概念提出來的也是老子的《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種對待流行之勢,不僅是運動之源,也是生生不息之本。而在自然生成論上,老子的自然生成論不是“神創論”,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種認識符合現代科學理論,不僅是中華農業文明的結晶,也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老子》一書還保存了《歸藏》易的遺產,它強調柔弱勝堅強,上善若水,厚積薄發的思想。老子不僅是中國哲學的奠基人,也是易學發展為哲理的開拓者。
逨盤與單氏族譜初探 □彭曦 陜西文史館館員、寶雞文理學院教授、寶雞周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單氏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大家族群。逨盤完整記述了文王至宣王十二位天子的長史,和自己單氏家族中八代高位的政治關系。所以逨盤既是一部西周長史,又是一部單氏家族的光輝族史。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最早記史的就是具有強勢文化的大族群族譜。逨盤銘文這篇珍貴的單氏家族譜,應是最早譜牒的沿襲之作,世系清楚,沒有神話,真實可信。依舊逨盤銘文之真實,聯系西周甲骨中的“單”,我認為銘文中的單氏家族,極大可能是本居于關中的一支古老單族。他們是不是更早時的虞夏從東西遷的一支單族,待考。尋根向祖、追蹤識姓,修譜牒以之傳后,是中華文化巨系統中的一個極為悠久的文化子系統。它不僅是一族一姓中的內聚精神,在多元文化互融互惠的長河中更是發揮著無可替代的最強大的精神凝聚力量,也是中華民族五六千年分久必合的一種神奇功力。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文化觀,深入挖掘各類姓氏族群的有關資料,弘揚其中的文化精粹,揚棄其中的糟粕,使之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文化軟實力。
儒家和道家的關系 孫聚友 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研究員
從本質上看,道儒兩家是兩種不同的世界觀,但兩家又是在中國這塊共同的文化土壤上發育生長,因此有著相依溝通的基礎。儒道思想都是對中華民族在如何治理社會、完善人生、對待自然認識過程中產生的智慧結晶,兩者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首先,從社會層面來講,無論是儒家的“大同社會”,還是道家的“清靜無為”,兩者都關注社會的發展和如何救治民生。其次,從人生觀方面,兩者都講究修身養性,例如對待人的得意失意、逆境順境等方面都是相互貫通的。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兩種人生觀所彰顯的都是一種理想人格。此外,在保護自然上,儒家和道家都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儒道皆認為天人是一體的,人類來源于自然,又以自然為生存的依托,兩者息息相關連,人應當愛護自然環境和資源,不可破壞天人的合諧。總之,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一脈相通的,在支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必須要將中華文化引向世界。
文/圖 記者 單小東 馬菲菲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48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