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城又降雨了,又能聞到清新的泥土味了。其實這種清新的味道是一種細菌所賜。說起細菌,不少人立即緊蹙眉頭。但世界上有一款細菌卻被所有人喜歡,因為它聞起來有一種爽快的幸福感。它就是放線菌,雨后空氣中那種小清新的泥土味就是拜它所賜。
放線菌是一種典型的絲狀細菌,可棲息于水中或陸地上。土壤干燥時,放線菌會拼命“生孩子”,也就是在菌絲頭部產生“孢子”。
在放線菌漸漸枯死后,留下的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適的條件,例如下雨,又會發芽長成一個個新的放線菌。
在這個“生孩子”的過程中,雨水的沖擊和濕氣將這些微小的孢子升到空氣中,附著在雨后空氣里的濕氣所形成的氣溶劑(就像空氣清新噴霧劑)中,四處擴散。與此同時,放線菌釋放出一種物質——土臭素,也就是我們聞到的小清新泥土味。
放線菌極為常見,它們存在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也是為什么這種“雨后”怡人氣味如此普遍存在的原因。
既然放線菌這么常見,為什么平時我們聞不到,卻在下雨過后聞得特別明顯呢?
因為雨后的空氣中,土臭素的濃度格外高。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用攝像機捕捉了雨滴落地后的瞬間,發現一個雨滴在數毫秒之內,就能向空氣中發射成百上千的微小水滴,猶如炮彈齊發,在適當的氣流條件下,可以飄揚到數百米之外。
在跟地面接觸的時候,雨滴中包裹了大量的微生物。當小水滴漸漸蒸發,包括土臭素在內的各種物質,也就充分地釋放到空氣中了。所以越是干燥的表面,這種效應就越明顯,因此在旱季結束的第一場雨后氣味最為強烈。
既然這種清新味道是由細菌造成的,那豈不是雨后要屏住呼吸?
雖然有些細菌很可怕,比如大腸桿菌會讓你拉肚子;肺炎鏈球菌會引起肺炎;黑死病的幕后黑手就是鼠疫細菌。但大部分細菌其實很友善,要沒有細菌幫忙,你吃不上包子和披薩;喝不到酸奶和紅酒;如果沒有細菌作為分解者,死去的生物將堆滿地球。所以完全不用擔心。
除了放線菌,雨后另一種氣味是由雨水的酸度產生的。
由于大氣中存在的化學物質,雨水常常呈現一定的酸度。當這樣的雨水與地面上的有機碎屑或化學物質接觸時,會發生一些能產生氣味的化學反應。
酸雨會沖開土壤,釋放里面嵌入的礦物質,并與化學物質(例如汽油)發生反應,使它們的氣味更加強烈。這些反應產生的味道相比細菌孢子的氣味通常要難聞一些,這就是雨后的氣味并不總是怡人的原因。
同細菌孢子產生的氣味一樣,化學反應產生的氣味也是在旱季結束后的第一場雨后最為強烈。這是因為一場大雨過后,地面的化學物質會被稀釋,因此不再與雨水發生同樣的反應。
另外一種雨后氣味來自花草和樹木釋放出來的揮發性油脂。這些油脂隨后聚集在巖石等物體的表面。雨水和巖石上的油脂發生反應,并攜帶著油脂以氣態形式在空氣中傳播。與細菌孢子產生的氣味相似,大多數人都覺得這種氣味清新怡人。甚至還因其芬芳的香氣而被裝瓶銷售!
可是為什么人類喜好不一,卻都愛這雨后的味道呢?
昆士蘭大學的人類學家黛安娜·楊在研究澳洲西部一個土著群體的時候發現,潮濕涼爽的夏日開始前的第一場雨,對當地人來說是一件大事,空氣中混雜有潮濕的樹膠油、桉樹、動物糞便和塵埃所散發出的香甜味。這場雨季讓袋鼠和鴯鹋開始活動起來,結束了大地饑渴的日子,將澳大利亞西部這片紅色的沙漠變成一幅青翠的風景圖。
她說,對當地居民而言,雨水的味道和綠色密切相關。更深層的聯系是人類切實的需求,即動植物的生長將會提供更豐富的食物。從進化心理學角度,這能夠解釋人類喜歡雨后氣味的原因。
而且雨后的空氣其實大部分是有益的負離子,下次瓢潑大雨后,大家可以放心的大吸一口,心情愉悅,通體舒暢。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青島網絡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