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彰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形象魅力、發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青島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要...
半島政前方丨文明典范城市畫卷 需要你我合力描繪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
站在五四廣場,緊貼青島“心房”。10月11日上午,青島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志愿者誓師大會在五四廣場隆重舉行,400多名來自各區市、各行業的志愿者,站在火紅的五月的風雕塑下齊聲宣誓。活動中,全市13支志愿服務隊伍代表受旗,他們揮舞手中旗幟,奔赴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新的使命。
響應
志愿者攜手,共赴“典范”決戰
兩天之前,10月9日上午,青島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質工作推進會議,要求以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完善體制機制,層層發動,人人參與,一起動手,全面推動實現更高水平宜居宜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志”之所向,“愿”之所行。志愿者們迅速吹響集結號,行動了起來。作為社會文明風尚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廣大志愿者是這座文明之城最耀眼的風景,無論是重大活動期間、社區公益一線,還是抗疫斗爭前沿,在每一個最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志愿者們最美的身影。他們用無私的行動、向善的力量,提升了城市內涵品質,滋養著城市文明新風。
特別是今年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以來,廣大志愿者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積極參與創城主題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扮靚了城市文明,為這座文明之城增了光、添了彩。
90歲高齡的藍信忠老人站在棧橋口上,給前來問路的游客介紹著老青島(資料照片)
青島市退役軍人“圓航”志愿服務隊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退役軍人志愿服務月活動,為全市1.4萬余名退役軍人和其他社會群體提供幫扶濟困、健康科普、就業創業指導、文化宣傳等八項志愿服務,共舉辦117場志愿服務活動,2100余名“圓航”志愿者參加。青島市婦聯60余萬名巾幗志愿者開展鄰里守望、美麗家園等巾幗志愿實踐活動,做文明創建的宣傳者、優美環境的維護者、崇德尚禮的踐行者。青島市總工會動員全市300萬職工,以“主人翁”姿態將小我融入大我,在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勇當先鋒、打頭陣、做表率、立新功,發揮6.5萬名工會志愿者服務隊伍的硬核力量,亮出“@在你身邊”志愿服務品牌,提供暖心志愿服務。
當前,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全市廣大志愿者們又一次號令集結、緊密攜手,以鏗鏘誓言銘刻新征程,揮舞旗幟奔赴新使命。
變化
城市品質改善,看得見摸得著
文明始于心,創建在于行。從4月1日青島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動員部署會議召開至今,半年時間以來,青島市已先后多次頂格部署、高位推進,掀起了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質的熱潮。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城市短板、影響城市品質提升等問題,全市上下統一思想、直面問題,明確目標、合力攻堅,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出了真抓實干的“組合拳”,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向好變化,生活環境和品質的改善,看得見、摸得著。
在市南區汕頭路7號,盈盈翠竹綠,枝頭花意濃,樓院掩映其間,舊貌換新顏。社區居民王老太一臉幸福,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以來,她居住的樓院里廢品存放地變成竹子綠化景觀,成了居民夏天乘涼的好地方,環境整潔干凈了,居民們住得更舒心。
漫步在市北區街頭,也能感受到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帶來的喜人變化,衛生死角少了,人行道走得舒坦了,斑駁的墻壁刷新了,亂貼亂畫沒有了。市北區開創“五合一”工作法,聚合力量開展各類市容秩序整治行動,9400余處跨門經營被整治、1.4萬余處占路經營得到治理、浮山后一小區拆除違法建筑3600平方米并改造成停車場……一個個真實的數字顯示出市北區越變越好的市容秩序。
縱觀全市,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的成績單更為亮眼。拆違治亂,在半年時間完成全年200萬平方米存量違建拆除任務基礎上,已累計拆除各類違建41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全市計劃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16個已全部開工,改造面積601萬平方米,惠及居民7.3萬戶;治理堵點亂點,設置限時、臨時泊位,增設道路泊位4200余個,停車秩序不斷改善……這充分證明了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過程,就是讓生活更美好、讓市民更幸福的過程。
攻堅
“入場券”來之不易,決勝更要“不遺余力”
半年多的合力奮戰,青島與其他12個城市列入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試點城市范圍,進入了獲取參評資格的第一梯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和魅力愈發清晰。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圍繞提升城市品質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離不開在難點、堵點面前敢于“亮劍”、勇于“揮拳”、銳于攻堅的決心和行動。
但我們也要清晰地看到,拿到這張來之不易的“入場券”后,青島進入到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決戰決勝關鍵時期,面臨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更加高品質的要求,只有馬力全開、不遺余力,才能踏過巨浪、沖上高峰。這也說明,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青島仍在路上,這項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而要久久為功。
青島市召開的幾次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相關會議上,多是以一段問題曝光片開場。9日召開的工作推進會上,時長約40多分鐘的曝光片再次點了各區市各部門的名,曝光片中既有啃不動的老問題,也有萌發出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既是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對照表,也是關鍵時刻的攻堅表。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實現長久精細化管理是考驗。針對目前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質中存在的短板和問題,青島市相關部門已經列出“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具體的“路線圖”和“施工表”:加快解決“堵”的問題、治理“亂”的現象、做好“美”的文章,推動城市品質全方位提升,充分展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面貌。
90歲高齡的藍信忠老人站在棧橋口上,給前來問路的游客介紹著老青島(資料照片)
同心
人人參與一起動手,與城市同心律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新時代最美的城市畫卷,需要全體青島人合力繪就。文明是青島鮮亮的城市底色,自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活動啟動以來,青島市先后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文明實踐暖人心”“志愿服務讓島城更文明”等主題實踐活動,全民參與創建工作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與高手過招,要想難中取勝,就必須要有絕招。與一些先進城市對比,青島雖有一定的差距,也有獨特的優勢,青島人“愛青島,讓她更美好”的精氣神和創造力能量巨大,凝聚而生的城市合力也超乎想象。這種力量來自頂層完善機制部署推進,來自層層壓實傳遞發動,更來自基層社區的居民百姓人人動手。
在李滄區,為集中解決小區居民樓內樓道雜物堆積問題,李滄區以九水街道延川路社區為試點,對居民樓道及家中堆積的廢紙殼、木板、舊家具、瓶罐等進行集中回收,居民根據回收廢品數量獲取積分,并可憑積分兌換大桶水、大米等日用品。通過“廢品”換“用品”、“有害”換“有愛”的創新方式,充分調動轄區居民參與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解決居民樓道雜物堆積問題,提升居民生活環境水平,實現城市品質的不斷提升。
但在看到變化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標準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差距和不足。正如10月9日會議上播放的問題曝光片中揭露的,私搭亂建、農貿市場污水垃圾、車輛亂停亂放、樓道內堆放雜物……種種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政府部門壓實責任、拿出長效治理機制,也需要城市居民廣泛行動起來。
只有全民動員廣泛參與,才能給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帶來持久動力。從“關鍵少數”到“全民動員”,從全體志愿者“誓師”奔赴新征程到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工作格局,越來越多的青島人關注并加入到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隊伍中來,與城市同心律動,形成強大的后勁,定會全面推動實現更高水平宜居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