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追尋初心,膠東印記!慶祝建黨百年膠東五市紅色主題探訪活動走進濰坊
文/半島全媒體特派記者 劉鑫 劉玉凡 王洪智
圖/半島全媒體特派記者 劉延珉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
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傳媒“慶祝建黨百年膠東五市紅色主題行”帶您走進濰坊,一起重溫那段崢嶸歲月,一起感受百年變化。
第一站:
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故鄉
壯美青春光和熱,盡善盡美為人民
1925年8月19日,青島。病榻上的一位年輕人向身邊的同志留下遺囑:“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他就是王盡美,從小草屋走出后投入了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生命的刻度永遠停在了27歲,他用生命踐行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近日,記者來到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的故鄉──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昔日的紅色熱土已經打造為紅色教育基地,一代代后人追尋著王盡美的足跡,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家境貧寒靠陪讀讀書
小草屋走出一大代表
6月23日,記者從諸城市沿206國道前往王盡美的故鄉,一路上“紅色”氣息撲面而來,“盡美干部學院”、“盡美路”等字樣隨處可見。走進盡美干部學院,里面一片蒼綠,建筑風格古樸典雅,大門正對的是教學研究中心,這里主要開展“紅色基因”和王盡美革命精神的研究推廣、理論教學等。雖然當天氣溫較高,但來盡美干部學院學習的團隊絡繹不絕,不少人在廣場上合影。
隨后,記者來到王盡美故居,當年王盡美出生的草屋經過修葺,門口懸掛著“王盡美同志故居”的牌匾,房子共三間,為土墻草坯結構,一門兩窗,門框低矮,成年人需要彎腰才能進入,里面陳設著當年的土炕、木桌、舊窗。
盡美干部學院黨性教育主題展館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原是地主家用作倉庫的東廂房。1898年,王盡美出生在一個佃農家庭,家境十分貧寒。因為地主家小少爺需要一個年齡相仿的孩子陪讀,王盡美才有了讀書的機會。他們家租種了地主家幾畝山嶺薄地,借住在地主家堆放雜物的三間土坯房里??梢哉f王盡美家“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他是13位一大代表中家境最為貧寒的一位。
為什么“小草屋”中走出了這樣一位“大人物”?工作人員介紹,大北杏村所在的枳溝地處諸城、莒縣交界地帶,位于明清魯東南古驛道上,有著西至泰岱、東至大海,開商埠重鎮、享漁鹽之利的交通優勢,曾有“海岱通衢”之稱。各種文化思潮在這里交匯,思想十分活躍。山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山東人具有忠誠團結、堅忍不拔的鮮明個性。而諸城又有“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的風氣,有竇光鼐、劉墉、蘇軾等眾多剛正不阿、勤政為民的歷史文化名人,出生在這里的王盡美自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小草屋中除了王盡美的照片,還有母親劉氏的照片,她是王盡美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母親劉氏貧苦出身,孩子還未出生丈夫就去世了,她用瘦弱的雙肩挑起了養家的重擔,成為家里的主心骨。她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她為兒子苦求一個陪讀的機會,借錢讓兒子去濟南求學。后來兒子去世后又把兩個孫子撫養長大,參加了革命。母親堅強、樂觀、不向命運屈服的性格影響著王盡美。
以身許黨踐行初心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隨后,記者來到黨性教育主題展館,展館莊嚴恢弘,近看如“善”字,象征著王盡美“盡善盡美”的一生。展館前兩條長路筆直鋪開,兩側的草坪和水系賞心悅目。據了解,展館內設有序廳、王盡美革命事跡陳列、主題黨日活動、志愿服務等區域。“這里主要開展黨性教育和紅色傳承的現場教學,包括教學研究中心,可以同時容納數百人學習、研究,弘揚和傳承革命精神?!惫ぷ魅藛T介紹。
走進主題展館,映入眼簾的是王盡美全身漢白玉雕像。雕像背后是巨幅手繪圖畫,上面描繪了喬有山、北杏村和濰河水,它們共同養育了王盡美。兩側的創意浮雕雕刻的是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以及王盡美領導山海關工人運動的場景,一輛漆黑的火車頭,右邊或臥或站著工人,每個人精神煥發,熠熠生輝。
“1918年春天,王盡美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臨行前,他登上故鄉的喬有山,北望濰水,賦詩明志:‘沉浮誰主問蒼茫,古往今來一戰場,濰水泥沙挾入海,錚錚喬有看滄桑?!惫ぷ魅藛T聲情并茂地介紹,在王盡美的筆下,沒有考入一師“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歡暢,唯有對時代的冷靜審視和郁結在胸中的一股熱血豪氣。來訪的團隊駐足認真觀看,不時拍照并用筆記錄下重要的內容。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王盡美等人的倡導下,5月,山東學生聯合會成立,他被推舉為負責人之一。幾天后,數千名學生參加反日救國會,王盡美慷慨激昂,演講1小時多。1921年春,王盡美和鄧恩銘等發起創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王盡美和鄧恩銘作為濟南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年,王盡美23歲。
“中共一大是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秘密召開的??梢哉f,代表們都是冒著被捕甚至被殺頭的危險前來開會的。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信仰的選擇也是生命的抉擇。”工作人員介紹,為表達共產主義堅定信念,王盡美曾激情賦詩:“貧富階級見疆場,盡善盡美唯解放。濰水泥沙統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痹叭鹂 钡乃虼烁拿氨M美”以自勵。
赤膽忠心盡善盡美
精神永存不忘初心
記者了解到,王盡美是山東黨組織的締造者和早期領導者,1922年春,根據中央局的指示,王盡美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黨團組織方面,5月正式建立了濟南地方黨組織——中共濟南獨立組,王盡美任組長。王盡美還積極參與領導團組織的建立,1922年8月16日,他帶領賈乃甫等率先入團,隨后,山東早期黨組織的其他成員全部加入團組織。
1923年4月間,王盡美多次來到青島,指導青島黨、團組織的建設工作和工人運動。幾年間,除濟南和青島外,王盡美還直接或間接指導了淄博、青州、濰縣、壽光、廣饒等地黨、團組織的建立。黨成立初期,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指導工人運動,掀起了第一次工運高潮。其中就包括王盡美領導的山海關和秦皇島工人罷工。
長期忘我工作和艱苦生活,摧殘了王盡美的身體健康。他在山海關領導工運時就患上了肺結核病。到1924年10月,已是肺病晚期。但他全然不顧自己的病情,仍然用他的全部才華和熱情為黨工作著。累了,擦把汗,咳得厲害了,就吃一粒藥,有時咳出來的全是鮮血。
曾任山東省副省長的余修在回憶王盡美時這樣寫道:“1925年,正是海島上春寒料峭的時候,青島中心路南頭,一座名叫‘福祿壽’的劇場里,坐滿了工商學各界的人士。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有一位身軀修長的青年人,方面大耳,快步走上講臺。他年約二十七八歲,穿一身灰布長袍,筆挺地站在講臺上,用銳利的目光,掃視全場聽眾的興奮的面孔。而他自己的臉上也是充滿激昂的表情。等歡迎的掌聲落下來,他便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演。這位講演者就是王盡美同志?!薄八麑r局的分析,精辟深透,他的革命立場鮮明堅定。”
其實王盡美在這次演講時,身體已十分虛弱,臉色十分難看,幾乎每說一句話,都要大喘一口氣。臺下有人心疼地說:“都病成這樣了,還這么拼命,就是鐵人也吃不消啊?!钡醣M美生怕別人聽不到,反而提高了聲音。現場群眾含著熱淚聽完他的演講,群情激昂。
王盡美在領導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第一次同盟罷工勝利后,病情急劇惡化,竟至臥床不起。1925年6月,王盡美回鄉養病。7月又返回青島。8月19日,王盡美在青島病院病逝,年僅27歲。臨終前,他委托中共青島支部的負責同志,在他的病榻前筆錄了他口述的遺囑:“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
黨性教育主題展館工作人員介紹,王盡美是第一位為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一大代表。他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赤膽忠心,盡善盡美。
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砥礪奮進譜寫幸福生活
在黨性教育主題展館中,記者注意到,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毛澤東曾數次提起王盡美。1949年9月,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對前來參加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山東代表馬保三深情回憶道:“王盡美耳朵大,長方臉,細高挑,說話沉著大方,很有口才,大伙兒都親切地稱他‘王大耳’?!彼€囑咐說:“革命勝利了,可不能忘記老同志啊。你們山東要把王盡美、鄧恩銘烈士的歷史搞好,要收集他們的遺物。”
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已是炎炎夏日,黨性教育主題展館迎來眾多參觀者,有前來學習王盡美英雄事跡的機關、企業等,也有前來研學的小學生,還有帶著孩子自發前來緬懷王盡美的市民。當看到王盡美為革命奉獻生命這一章節時,不少人神情肅穆,眼里噙著淚水,禁不住為王盡美烈士短暫卻光輝燦爛的一生鼓掌。
如今,王盡美的紅色基因被一代代后人所繼承,他的后人都緊隨他的足跡,為黨、為人民奉獻著青春和力量。來訪的團隊自發在黨旗下宣誓,重溫入黨時的錚錚誓言?!懊糠曛苣┗蚬澕偃眨芏嗉议L帶著孩子自發前來,哪怕孩子們無法完全理解革命前輩的英勇事跡,潛移默化中也會對孩子的思想起到熏陶?!秉h性教育主題展館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了解到,在王盡美曾經生活的這片紅色熱土上,每個人都牢記著王盡美的感人事跡,并傳承發揚“盡美精神”,當地社區居民從原先低矮的舊平房搬到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居住生活條件實現質的提升,社區黨委傳承和弘揚王盡美革命精神,以王盡美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為核心,全力打造起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盡美紅色小鎮。
第二站:
濰坊昌邑“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
昔日抗戰生命線,紅色熱土譜新篇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精神??箲鹌陂g,中國共產黨在昌邑發動武裝斗爭、建立抗日根據地,開辟了“渤海走廊”,成為連接膠東區、清河區和魯中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紐帶,發揮了護送過往干部、協助跨區調兵、密運戰略物資的重大歷史作用,為山東和全國全面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當地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汲取改革創新的力量,這片熱土得以美麗嬗變,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近日,半島全媒體記者走進“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重溫這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歷史,感受穿越時空的澎湃磅礴力量,領略其激勵人們不斷譜寫時代新篇。
渤海走廊精神“別樣紅”
六月的昌邑,風景如畫,處處洋溢著喜迎建黨百年的濃厚氛圍。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是當地“網紅”紅色教育基地,6月23日半島全媒體記者趕到采訪時,不巧天空飄起了小雨,但絲毫抵擋不住參觀者的熱情。一進入廣場,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建黨百年主題雕塑,“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12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半島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前來參觀學習和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陳列館門口停滿了車輛,還有些參觀者結隊步行而來。
走進陳列館內,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一幅幅記錄崢嶸歲月的圖片,讓人感受著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據講解員李寧寧介紹,紀念館占地面積10余畝,建筑面積2600多平方米,共分為“艱難歲月 使命重托”“堅強核心 中流砥柱”“赴湯蹈火 浴血奮戰”“民眾奮起 銅墻鐵壁”“背負期望 為國擔當”“初心永恒 禮贊英雄”六個部分,以“渤海走廊”革命斗爭史為主線,根據有關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老人口述回憶等相關資料,綜合運用版面說明、實物展陳、視頻播放、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了軍民為保衛“渤海走廊”所進行的偉大斗爭。
“在這里,我切身領悟到革命大無畏精神,認識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洗禮?!鼻皝韰⒂^的陳先生表示,聽完拋頭顱、灑熱血的無數革命者感人故事后,他心潮澎湃,并呼吁大家要倍加珍惜和平與幸福,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今年40歲的付松濤昌邑市海興化工廠負責人,也是當地知名的企業家,在接受半島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英雄的事跡,閃耀在歷史的天空,英雄的精神,流淌在歲月的長河,成為激勵他們企業家攻堅克難的不歇動力,為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他們新生代企業家聯合會剛剛組織去了老黨員家中開展慰問,并送去了食用油、面粉等慰問品,建黨百年之際組織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他們企業家從黨的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前行初心,厚植家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提高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為昌邑的發展建設貢獻青春的力量。
雖然長期在青島生活,但老家在昌邑姚建斌告訴記者,昌邑一座英雄輩出的紅色之城,紅色基因厚植代代心田,紅色基因也激活了他們昌邑人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軍民一心鑄紅色生命線
“渤海走廊東起膠萊河,西至壽光東北部的榆樹園子村一帶,東西長120里、南北寬10華里,橫跨昌邑、濰縣、壽光3縣,昌濰根據地是它的主體,中心在昌北。三縣北部也就是“三北”地區,是通往泰山山脈和嶗山山脈之間的咽喉地帶,是膠東通往京津的最便捷通道?!敝v解員李寧寧介紹,1940年6月從膠東到魯中的“濱海通道”交通線被日偽軍切斷后,溝通膠東、清河、魯中根據地的重任就全部落在“渤海走廊”交通線上??箲饡r期,戰爭消耗劇增,同時受到國民黨阻撓,致使我黨政軍經費愈加困難。據介紹,抗戰期間,經“渤海走廊”運送山東分局的黃金達13萬兩,沒有一兩丟失或者遺落,更沒有一人攜金潛逃。除了運送黃金,經過“渤海走廊”還輸送了大批棉花、糧食、藥品及武器彈藥、食鹽等戰略物資,保證了根據地黨政軍民的作戰、生產和生活需要,為抗戰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渤海走廊”還護送山東縱隊政委黎玉、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等縣團級以上黨政軍領導干部2400余人,來往調動的近十萬部隊無重大傷亡。渤海走廊護送干部,處處充滿了危險,一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魯中赴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的陸升勛就犧牲在這條路上。1942年12月,陸升勛行至膠東萊陽縣孫家夼村時,突遭日偽軍包圍,為救護戰友不幸壯烈犧牲。他是昌邑最早的共產黨人之一,擔任過山東縱隊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和沂蒙專署專員。
在敵強我弱的艱難環境下,黨的堅強領導、軍隊浴血奮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使渤海走廊經受住了嚴峻考驗。陳列館內的一件件文物資料生動體現了在渤海走廊的開辟、保衛和發展中,黨始終發揮著堅強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昌邑黨政軍民肩負著既要保衛家園又要保衛“渤海走廊”的雙重使命任務,在整個抗戰期間,昌邑尤其是昌北黨政軍民以犧牲496名革命者(其中8名縣團級干部)、傷亡群眾6130人的代價,捍衛了“渤海走廊”這條“紅色生命線”。
紅色精神筑牢發展創新魂
拂去歲月厚厚的塵埃,昌邑的面貌已然煥然一新,在濰坊昌邑,幸福在城市發展中不斷升溫。“老家發展一天一個樣,每次回家都有不同體驗?!闭勂鸺亦l的巨變,張淑萍感慨萬千,在黨的領導下,家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和兒時的記憶天壤之別,望著眼前的家鄉問自己,這是我記憶中的家鄉嗎?每次談起家鄉,在外打拼的他們自豪感油然而生。
紅色精神筑牢發展創新魂深厚的紅色歷史留下了澎湃激昂的紅色文化,面對豐厚的紅色資源,昌邑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挖掘、保護、傳承和發揚等一系列操作,讓沉甸甸的歷史又煥發出熠熠的光輝,昌邑大地上的40余處革命舊址和紀念地,激勵著昌邑人民奮發向上,不斷開拓新的歷史。昌邑是革命老區,全面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在這里發動武裝斗爭、建立抗日根據地,開辟了以昌北為中心的“渤海走廊”,28處革命舊址和紀念地列入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昌邑縣抗日殉國烈士祠成功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標準打造的黨性教育基地建設“211”工程,接待培訓團體3800多批次、24萬余人次,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獲評中國紅色文化陳列展覽精品工程金獎。編創全市首部紅色音樂劇《渤海走廊》,6月18日首次公演,向建黨100周年獻禮。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0.4億元、人均GDP達到7.7萬元、居8縣市第1位。連續9年邁進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投資潛力百強”,且位次逐年提升;連續2年入圍“綠色發展百強”“科技創新百強”“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成為全省6個“五榜共進”的縣市之一。近年來,昌邑市積極適應時代主題的變化,讓“渤海走廊精神”不斷增添基本內涵、不斷產生具體形態、不斷彰顯時代價值,成為新時代昌邑兒女精神信仰的重要價值符號,也成為激勵昌邑人民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
傳承紅色基因、推進高質量發展。昌邑圍繞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深度融入國家農綜區建設,規劃建設200平方公里濰河綠色發展長廊,培育壯大高端苗木、優質大姜等10個萬畝級產業,建設絲綢小鎮、數字農業產業園等一批優質項目,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和隆起帶,此外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規劃建設石油化工新材料、雅拉生態食品、智能裝備制造、康潔環衛四大產業園區,時至今日,紅色昌邑已發展為中國“絲綢之鄉”“苗木之鄉”“溴?鹽之鄉”“華僑之鄉”,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北方綠化苗木基地”“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典范市”“全國綠化模范市”等榮譽稱號。
第三站:
昌邑紅色小鎮龍池鎮
紅色豐碑矗熱土,砥礪奮進新征程
在膠東大地的偉大紅色畫卷中,渤海走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昌邑軍民齊心協力,守護抗戰紅色生命線,把紅色基因注入到這片熱土之中。位于龍池鎮的昌邑市抗戰殉國烈士祠浩氣參天,追憶先烈的烽火歲月,全武紅色文化收藏博物館講述歷史和時代變遷。傳承紅色基因,勇于擔當作為,在黨的領導下,龍池鎮擁抱時代,開拓創新,開創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英烈浩氣貫長虹,紅色薪火代代傳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昌邑這片熱土上,無數革命先輩鑄造的紅色基因依舊激勵人們。作為省內建立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烈士祠之一,昌邑市抗戰殉國烈士祠穿越時空,向人們默默講述著先烈們的民族氣節、高潔情懷和不朽的革命精神?!斑@里供奉著391位抗日烈士和136位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犧牲的革命烈士的英靈。這些烈士大部分是原昌邑、壽光、濰縣人。這些烈士犧牲于向日偽發起決死沖鋒的槍林彈雨,或是犧牲于掩護群眾反掃蕩的轉移途中。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們前赴后繼,視死如歸,演繹了一幅幅氣壯山河的英雄畫卷?!奔易↓埑劓偟年惣嬖V記者,他從小就在昌邑市抗戰殉國烈士祠邊上長大,他大爺爺當年參加了獨立營,1944年犧牲的時候才19歲。
“這些烈士中很多人犧牲時,只有十七八歲,最小的只有十六歲?!辈厥锌箲鹧硣沂快羰仂羧宋鸿F良介紹,1946年春,中共昌北縣委、縣政府、獨立營等決定,在昌北烈士祠豎立一座紀念碑,讓先烈的英名矗立于天地之間。4月的一天,中共昌北縣委書記、獨立營政委馬駿來到烈士祠,拜謁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隨后,他滿含熱淚,用自制的麻刷書寫了“浩氣參天”四個大字,意喻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
今年69歲的魏鐵良是昌邑市抗戰殉國烈士祠守祠人,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這已經是他守祠的第10個年頭?!睂σ恍┤藖碚f墓碑背面上的名字只是一個個名字,其實每個名字后面都是激情燃燒、不懼犧牲的熱血故事。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里面有些名字第二個字相同,其實他們都是兄弟?!拔鸿F良說,他之前在民政上干了30年,與烈士家屬打了不少交道,加上深受家里紅色基因的影響,10年來,魏鐵良兢兢業業地做好烈士祠的日常環境衛生維護和參觀人員接待的同時,他主動發揮余熱,自發為烈士尋親,不斷挖掘、整理烈士們的信息和事跡,義務充當烈士祠的講解員,還加入了昌邑市百姓宣講隊伍以及“五老”志愿者隊伍,為紅色故事深入人心、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4萬件藏品見證歷史和時代變遷
6月23日,半島全媒體記者來到昌邑市龍池鎮全武紅色博物館,此時館長王全武正在二樓完善布展。“這個博物館不算小了,但是里面展示的藏品只占了我收藏的一小部分。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在七一到來之前,我想展示更多的藏品,讓參觀者更好的了解紅色歷史,感受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蓖跞湔f。七一前夕,到博物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僅23日大半天的時間,博物館就接待了500多名參觀者。
半島全媒體記者看到,博物館內的藏品豐富多彩,而且藏品的時間跨度大,從建黨初期一直到目前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隨便提起一個件藏品,王全武館長都如數家珍,詳細介紹其收藏過程、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意義。其中很多珍貴藏品價值不菲,它們的收藏過程也蘊含了王全武的大量心血。
“我是濰城區人,爺爺十分熱衷于收藏毛主席像章等紅色藏品,受到長輩的影響,我自幼癡迷紅色文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收藏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藏品種類也豐富了起來。”說起為何對紅色文化情有獨鐘,王全武館長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便開始到全國各地尋找珍貴的紅色藏品。近三十年的時間內,王全武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資金,收集并整理了約四十萬件革命文物以及侵華罪證,主要包括:領袖人物塑像類、侵華罪證、紅色文獻、黨史資料、領袖畫像(油畫、國畫)、革命漫畫系列、紅色家具、軍用品、革命絨繡品、革命電影海報、革命題材宣傳畫、紅色票證、郵集、地方民俗文化藝術品等三十多個門類。這些革命文物所展現的內容涵蓋了從中國共產黨建黨、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設等多個歷史階段?!笔詹貧v史,瞻望未來。傳承紅色,澤被后世。龍池鎮是革命老區,有小延安之稱,2015年初我開始著手將博物館遷至龍池鎮,希望借助博物館的平臺,讓紅色精神發揚光大,也為鄉村文化振興添一份力量。”王全武說。
黨性教育品牌凸顯,紅色文旅產業突破
昌邑市龍池鎮屬革命老區,歷史文化厚重,旅游資源豐富。龍池鎮傳承紅色基因,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支點,撬動經濟社會民生突破發展,深度推進紅綠藍“三色經濟”轉型省級,實現了紅色文旅品牌擦亮、綠色生態上檔升級、藍色化工突出重圍的多重效益。
憑借得天獨厚的紅色文旅資源優勢,龍池鎮深度挖潛,目前已建成以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組團,以齊氏家風家訓館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教育組團,以紅色馬渠政德政風教育基地為核心的黨性修養教育組團,逐步構建起南北貫通、“一線八點”“三位一體”的嶄新格局,形成半徑3公里的教育基地聚集圈。全力破解經濟效益難題,建成多彩絲路、醉人酒鄉、銀色鹽海等多處主題民宿體驗店,開辦農家樂、特色餐廳,規劃“吃、住、行、游”一日游精品路線,高標準舉辦多項節會活動,不斷掀起參觀旅游熱潮。
龍池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繼續融合紅色文旅、綠色生態、藍色化工“三色”發展理念,精準布局,高點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實施黨性教育融合發展,精準把握市委黨校、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入駐龍池契機,整合黨性教育基地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建設高水平“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黨性教育”特色文旅綜合體。明確經濟效益導向,有效利用“渤海走廊”陳列館、紅色文化展覽中心、齊西古村等流量人氣資源,開發一到多日的“游學”線路,對接黨政機關、學校院所、旅游公司等建立培訓、旅游合作關系,打造特色文創和農產品一條街,實現紅色文旅社會和經濟效益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