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深觀察|低碳城市試點8年 青島如何率先碳達峰?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圖/受訪者提供
全球變暖的趨勢愈演愈烈,元兇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是挑戰也是機遇,將帶來新產業、新增長點、新投資,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共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青島早在2012年即成為國家第二批、全省第一個低碳試點城市,如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記者專訪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聽他們如何為“碳達峰”建言獻策。
1 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的時代,產業結構不合理是碳排放量偏高的主要原因。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術進步來節能提效,是降低碳排放的首要措施,也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青島應該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努力提高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主任劉文儉建議,傳統產業也應該加快生態化轉型。
作為一家汽車車橋及專用車制造企業,青特集團依靠綠色技術創新,由傳統制造向基于工業互聯的智能化制造轉型,實現經濟指標與資源消耗指標“一升一降”,2020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較2019年下降17.47%。青島市人大代表、青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紀建奕透露,通過綠色化改造及利用廠房屋頂搭建光伏電站等,青特集團節約標煤40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9000余噸。
“汽車的制造與使用均與能源有關,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紀建奕說,青特集團積極進行新能源布局,將新能源技術及產品作為企業轉型的落腳點,發展以電能、氫能等新能源專用車底盤及動力總成制造,結合國家及省市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制造基地。
紀建奕表示,“十四五”時期,青特集團將繼續秉承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持續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努力“做中國車橋行業引領者、一流的專用車制造服務商”。
2 謀劃“大能源”戰略,加大技術研發儲備
研究發現,90%的二氧化碳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促進低碳轉型,是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作為青島市能源事業的投資發展平臺,去年以來,青島能源集團謀劃了“大能源”發展戰略,圍繞“氣熱一體、多能互補、綠色發展”,實現了使用天然氣直供權開發供能項目的新突破。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能源集團董事長趙海濱表示,“十四五”時期,青島能源集團將聚焦能源行業市場競爭,加快推進業務分類改革,適時組建燃氣、熱電、能源發展三大集團,切實打通資源配置瓶頸。同時,全面啟動市域“煤改氣”,持續優化城市能源利用結構,加快青島市由傳統“能源供熱、集中供熱”模式向“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分布式供能模式轉變。
面對能源技術革命與新能源產業科技發展的重大需求,必須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儲備。青島市擁有眾多科研實力雄厚的能源領域研究機構,其中,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將重點開展新能源領域基礎研究,打造面向世界的新能源科學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為青島市及山東省碳達峰、碳中和以及能源安全新體系的構建提供決策依據、路徑和技術路線圖。
當前,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青島市擁有海灣化工、金能科技、青島煉化、麗東化工等工業副產氫企業,港口、物流運輸、供熱、發電等應用場景眾多,具備氫能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去年12月發布的《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明確提出,建設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示范區,打造“東方氫島”,在未來10年完善氫能產業鏈體系和氫能產業基地,將青島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氫能城市。
3 搶建國內首個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區
截至2020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2.81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492萬輛,僅占1.75%,替代傳統燃油車的增長空間特別巨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青島市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之一,也是搶占未來高技術制高點的支柱產業。
“青島汽車產業新能源化轉型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給所有上下游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青島市人大代表、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王慶洲表示,北汽在青島專注生產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目前已經建成了年產25萬臺的智能工廠,累計生產純電動車23萬輛,與其他汽車企業共同拉動汽車產業鏈發展壯大,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帶動力量。
當前,青島市汽車企業云集,一汽大眾、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奇瑞汽車、北汽制造、北汽新能源等品牌林立。“廠家之間投入市場和在研新能源產品有同質交叉,而且企業間產品邊界越發模糊。”王慶洲擔憂,這樣可能會造成市場上同區域的同檔次產品惡性競爭,造成重復研發和資源投入,拉低整個區域產業盈利水平。
為發揮先進技術和制造實力應有的產業引領作用,促進區域產業長期持續發展,王慶洲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快規劃推進青島國際汽車城,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區域差異化發展戰略和調控政策,鼓勵優質企業和特色潛力產品百花齊放,同時精準培育幾個青島名片級、特色高質量發展引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在以減少碳排放為特征的綠色發展背景下,青島應率先啟動建設國內首個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區。”王慶洲建議,示范區可以與青島國際汽車城一并規劃,從交通及運輸工具全面新能源化切入,改變用能習慣,支持加大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比重,率先實現區域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設有全國示范意義的綠色發展城市標桿。
4 提升建筑能效,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體系
從碳排放的來源看,41%來自電力行業(主要是火電),28%來自交通行業,31%來自建筑和工業。節能減排,也要瞄準這些重點領域。
“建筑能效提升,是深入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措施。”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污染物控制總量處處長劉贊透露,“十三五”期間,青島市累計新增星級綠色建筑111個,面積1800萬平方米;培育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14個;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47萬平方米,降低建筑能耗約40%。
交通及運輸業是碳排放大戶,“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體系,也是建設低碳城市的重要舉措。”劉贊表示,青島市已經建立了交通運輸能耗與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覆蓋9大領域監測424個指標,實現了對全市交通運輸能耗數據統計分析、碳排放核算、監測數據可視化。青島市創建綠色交通城市區域性項目于2019年4月通過交通運輸部考核驗收,項目實施后每年可產生節能量2.83萬噸標準煤,替代燃料量4.66萬噸標準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也可以減少碳排放。目前,青島市已開通地鐵3號線、2號線東段、11號線、13號線南段、1號線北段和8號線北段等6條地鐵線路,運營里程246公里,躋身全國第10位。
作為低碳港口試點,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采用了全球首創的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以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組為自動化軌道吊提供動力。據測算,以氫燃料電池加鋰電池組的動力模式實現了能量回饋的最優利用,使軌道吊每箱耗電下降約3.6%,使單機節省動力設備購置成本約20%。下一步,青島港將爭取整個港區盡快全部用上氫燃料電池車。
此外,青島港2020年新開設5個鐵路站點,將鐵路運輸比例提高到80%,減少公路運輸車輛40萬輛,減少汽車運輸碳排放6萬噸;發展“敞頂箱”運輸模式,每年減少汽車運輸碳排放4.5萬噸。
5 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在碳排放量一定的情況下,環境的污染程度、空氣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樹木、植被、濕地的覆蓋面積。”劉文儉建議,促進植樹造林和花卉產業發展,提高城市房地產開發中的綠化標準和要求,加強濕地保護工作,對新開工企業提出綠化標準和具體要求,鼓勵市民、企事業單位綠化院落、陽臺、房頂,發揮好現代農業的生態碳匯功能。
中國工程院的一項咨詢研究項目結果顯示,海水貝藻類養殖具有高效的“固碳”作用。我國海水貝藻養殖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巨大,相當于每年造林50萬公頃,生態效益顯著。“‘碳匯漁業’是綠色發展理念在漁業領域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碳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青島市政協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養殖生態與技術研究室副主任葉乃好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圍繞“海洋漁業資源與可持續產出”這一核心方向,不斷探究漁業生物的演變趨勢和可塑性,認知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產出功能及其受控機制,突破種質創制和健康養殖等共性關鍵技術,可持續地開發利用漁業資源和生態系統,是我國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6 低碳城鎮、零碳社區,試點“多點開花”
“近年來,青島市一直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有序推進低碳社區、城鎮、工業園區試點。”劉贊說,青島高新區成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青啤、海爾、海信等企業從清潔生產、碳資產管理等方面推進低碳企業建設。
作為國家低碳城鎮試點,青島中德生態園自2013年7月全面啟動開發建設以來,通過給整個城鎮碳排放設置“天花板”,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率先打造開放式社區,推廣可持續建筑、被動房、零碳房屋、泛能站等低碳技術,推行智慧能源和綜合能源利用,打造能源節約的綠色生態城區。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中德生態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徐海潔表示,中德未來城D2組團是綠色生態建設實踐的升級版區域,將通過創新低碳技術、改變建設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采用相應碳補償手段達到零排放目標,形成健康、節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區運行模式,努力打造“零碳社區”。
2020年7月,由青島能源集團與青島旅游集團共建的奧帆中心“零碳社區”項目啟動建設。該項目通過深度利用智慧能源系統,合理利用海水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光熱、風力發電、污水源熱泵、工業余熱回收等清潔能源技術,爭取3至5年實現社區內各建筑低碳、近零碳直至零碳排放,為我國特大城市核心建成區“跨越油氣依賴、實現零碳能源”闖出一條可行的技術實現道路。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紅表示,“零碳社區”項目將對奧帆中心及周邊10座建筑的能源系統進行能效提升。“奧帆中心零碳社區項目的成功落地,其代表性的示范與推廣作用尤為顯著。”王紅透露,該項目致力于打造中國首個“零碳社區”,在低碳環保方面的創新化探索、能源有效利用的解決方式以及對政府引導、行業發展的積極影響,都將為實現多能互補、多能聯供的區域新能源系統建設貢獻“中國特色零碳社區青島方案”。奧帆中心零碳社區項目建成后,每年能夠直接節約用電量303萬kWh,節約用熱量2.2萬GJ,節約燃氣量5500Nm3,同時每年直接減少碳排放8663噸,相當于種植173.3萬棵樹。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建筑能效提升、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低碳城鎮建設等措施,青島市全面深入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力爭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劉贊透露,下一步,青島市將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各項工作中,確保全市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確保青島市在全國低碳發展領域的領頭羊作用,同時提前謀劃建設碳中和城市,為支撐國家碳中和工作提供青島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