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將于5月21日拉開大幕。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決定于5月21日在北京召開。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支招海洋牧場信息化與自動化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本人供圖)
半島特派記者 李曉哲 肖玲玲
海洋牧場是拓展海洋漁業發展空間、促進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公黨青島市委副主委莫照蘭提出建議,認為應大力推進海洋牧場信息化與自動化建設,通過信息化和自動化促進海洋漁業生產和管理現代化,對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實現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
海洋牧場仍存“信息孤島”
近年來我國沿海省市以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為目標,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目前全國共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86個,建成海洋牧場233個,海洋牧場信息技術已初具規模,但海洋牧場的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信息資源不完善,數據資源相對分割,相關標準不一,共享機制不暢,難以發揮整體優勢等。如國家海洋局海洋預警預報觀測網、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網、地方漁業環境監測系統,三者在技術與服務上有諸多可互補建設的交叉點,但目前均存在信息不共享的“信息孤島”現象。
此外,海洋牧場信息自主獲取與通信能力不足,很多海域無通信信號覆蓋。生產和環境保護觀測要素、覆蓋范圍和時效精度需要進一步提升。水質動態監測、預警預報及污染趨勢分析的自動監測系統、水質移動監測系統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有待提高;缺乏通過長期監測對環境影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進行科學定量的信息評估。
信息化與自動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多而復雜,規模較大,也是限制海洋牧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區重視程度與資金支持存在較大差別。全國海洋信息化發展不平衡,海洋信息化的綜合效益難以充分、持續發揮,嚴重影響海洋牧場信息化的施行效果。
建數據庫搭平臺開“窗口”
為此,莫照蘭提出,要注重資源整合,加強頂層設計。通過國家主導、企業主體,在技術方面打造互聯互通、融合共享的海洋信息網絡技術體系,在機制方面形成多方共建共用共享的運行機制。
政府層面,應制定總體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整體部署、整合資源、分步實施、體系化協調,建立由中央部署綱領目標、省市級根據當地情況制定實施方案的規劃機制。企業主體上,建議引導海洋信息化企業借鑒國外經驗,加快實現信息自動化技術與管理的有效融合,根據規劃統一部署海洋信息資源,改變自行其是的現象。技術方面,建議建立以數據為中心與基礎,以自動化系統為樞紐,以互聯系統為平臺,以公眾網站為窗口,以政務內網為重要補充的海洋牧場云計算系統平臺,建立專題數據庫,包含海洋牧場基礎地理數據庫、環境數據庫等。
加強基建實現信息全域覆蓋
增強海域信號,完善信息體系是重要保障之一。莫照蘭對此建議,針對海洋牧場信息自主獲取與通信能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通信信號覆蓋范圍與傳輸質量,增加觀測要素,提高時效精度,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全海域的實時信息覆蓋,形成完善的信息體系。
此外,莫照蘭建議尊重區域特點,加強政策扶持。充分挖掘當地智慧海洋建設重點,既能夠最高效助力地方海洋信息化產業發展,又能夠避免地區間同質化競爭。各地區可將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智慧海洋建設的亮點工程,細化工作指標,分解工作任務,確保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同時,積極研究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政策,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海洋牧場建設中;制定企業扶持政策,鼓勵更多有技術、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參與到此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