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將于5月21日拉開大幕。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決定于5月21日在北京召開。
全國人大代表史偉云:建立完善公共衛生隔離體系
2020年中國“兩會時間”5月21日正式開啟。特殊時期召開的中國兩會備受世界矚目。青島早報記者在會議期間,采訪了住魯全國政協委員和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傾聽全國兩會上的青島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 史偉云
公共衛生同經濟發展同等重要
2020年是史偉云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三年。作為我省眼科專科醫院領頭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山東省眼科醫院)的一院之長和全國知名眼科專家,史偉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從未忘記自己作為 “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他將關注的視角從專業內延伸到專業外,對優化臨床急需醫療器械注冊審批、加強食品包裝管理建設節約型社會等話題建言獻策。
建立醫療器械特種審批程序
3年來,史偉云將自己的視角對準眼科專業領域,今年他提出關于優化臨床急需醫療器械注冊審批的建議。這其實是他第二年提出這一建議,之所以 “緊盯”這一話題不放,史偉云解釋,現在國內醫療領域已注意到“罕見藥”短缺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但還存在 “罕見醫療器械”短缺。以人工角膜為例,人工角膜是針對重度角膜病診療的唯一有效醫療器械,可謂是部分眼疾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目前我國卻沒有同類產品,也沒有企業有意向合法引進同類進口產品。這是因為人工角膜的臨床需求并不高,每年不會超過500例,但一旦得病,對于患者及家庭是百分之百的打擊。
雖然是臨床“必需”,但并沒達到臨床“急需”,所以目前并沒有適用文件支持對該醫療器械的批準上市。對此,史偉云建議,進一步細化醫療器械審批細則,引入類似于“罕見醫療器械”的概念,建立該類醫療器械的特種審批程序;加強對“罕見病”相關器械和“稀有醫療器械”研發的政策支持;持續整合醫療器械審批力量,以解決小眾眼疾患者的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世界極少完成角膜手術超萬例的全國知名角膜病專家,史偉云也多次將建議鎖定在對 “角膜”的關注上。他曾針對目前全國角膜材料奇缺與我國400萬角膜盲患者群體的巨大需求的矛盾,提出了改善我國角膜材料匱乏現狀的建議;他曾提出完善器官捐獻條例的建議,以使眼角膜捐獻、器官捐獻流程更加順暢。
醫保基金使用應體現救急性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史偉云作為醫療界人士,也將在兩會為醫務工作者發聲。史偉云3年來一直在為優化醫療環境、深化醫療改革而努力。在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一年,他便就“打擊醫鬧、保障醫生人身安全”提出過建議,建議將“保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并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經過最高法認真研究,他的建議被采納。
2019年,史偉云就加強醫保基金支付管理提出建議。他建議,醫保基金使用應體現救急性,應建立一套綜合病種、費用、國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差異化支付標準,優化按病種結算、定額控制結算以及總額預付結算管理,真正讓醫保基金用在“刀刃”上,解決群眾急需的疾病診療需要。
對于醫改,他認為醫療的主體是醫生,也應該是改革的主體。 “醫改是一個很難的課題,但難也應該改。我認為,醫改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如何釋放醫生生產力的問題。 ”史偉云說,醫生是所有醫療政策、醫療手段的最終實施者,而目前醫生的待遇、負擔、責任等問題都有待得到進一步解決。
出臺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
2020年的全國兩會注定不平凡,因為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爭中,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運行、眾多白衣戰士的最美逆行等都讓史偉云深深感動。史偉云認為,公共衛生應該會成為2020年全國兩會重點談論的議題。“我認為,公共衛生和人民健康應該被提到和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因為沒有人,社會就沒有主體,沒有健康哪來經濟。此外,我還想談下建立完善隔離體系等公共衛生問題。 ”史偉云說。
今年,史偉云還將建議的關注點延伸到了專業之外,提出了《關于加強食品包裝管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建議》。史偉云說,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并大力倡導環保,而食品包裝的現狀卻與這一理念背道而馳,令人擔憂。史偉云建議,對于食品包裝,進一步調整有關強制標準,增強約束性,限制部分包裝材料使用,加大推廣垃圾分類,出臺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加強執法監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印萍
打擊非法開采海砂 強化監管和追責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今年的全國兩會安檢比往年更嚴格一些。 ”印萍告訴記者,疫情影響下,今年兩會會期壓縮了,但是任務卻沒有壓縮,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再加上疫情原因,增添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今年的會議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應該科學利用海砂資源
“今年山東團增添了更便捷的會議App,讓我們接收信息更方便了。以前一些文件需要紙質下發,現在很多都是通過App,簡單、便捷、環保。”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告訴記者,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實行全封閉管理,沒有了往年記者的“長槍短炮”,這是今年的一大變化,但是為了方便記者采訪,安排了專門的網絡采訪室。
今年兩會,印萍也帶來了她的最新建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市場對建筑用砂需求急劇增加,有序開采的河砂和質量達標的機制砂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供需矛盾加劇。為此,印萍建議,加快資源勘查,科學利用海砂資源,打擊非法開采海砂,強化監管和嚴格追責。
海洋非法采砂危害嚴重
印萍告訴記者,海洋非法采砂危害嚴重,除了嚴重侵占國家礦產資源和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違法問題,還催生了海砂買賣黑中介。近幾年,砂石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海砂交易利潤巨大,非法海砂交易日漸組織化、規模化,非法黑中介為買主提供“一條龍服務”。另外海砂交易監管存在一定漏洞,致使海砂極易流入建筑市場。我國對含海砂混凝土的制作加工及監測缺乏完善制度,海砂含有一定量的氯鹽,易導致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銹蝕,進而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和承載力,直接用于建筑易導致安全隱患。
印萍告訴記者,針對上述情況,她的建議是借鑒國際司法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完善海砂的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司法追責內容和建立起訴賠償標準,提高對盜采海砂行為的監管打擊和責任追究力度。
開展全國海砂資源普查和詳查,以及重點砂源地資源勘查,特別是對重點盜采海域進行新一輪資源摸查和生態環境本底調查,編制海砂資源開發規劃,有序啟動海砂資源開發,保障重大工程建設需求,緩解砂石資源需求的緊迫形勢。
建立建筑海砂利用標準
針對海砂洗砂流程、洗砂設備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嚴格規范洗砂程序和監測標準。住建管理部門強化對海砂使用的監管,出臺混凝土氯離子含量強制監測制度,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使用海砂,定期對各建筑及原料市場進行抽查檢驗,發現問題倒查追責,凈化市場。
海砂含鹽量高、磨圓度高,未處理的海砂會使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等性能降低,成為重要的工程隱患,在我國多個地區問題已經逐漸顯現,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亟需建立建筑海砂處理和利用標準,開展海砂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性能試驗,研發海砂性能改良技術,優選改性試劑和改性處理方法,提高海砂利用水平和安全性。
本版撰稿 記者 徐棟 黃飛
圖片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