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品牌之都,面對眾多歷史機遇“疊加”,用一個又一個攻勢夯平發展之路。這里是青春之島,干事創業的熱情激蕩著城市發展的大江大河。這里是一個平臺,聚合起全球資源,匯集起天下創新創業者...
老青島元素注入時尚基因 文創產業煥發新活力
半島記者 黃靖斐
以前提到文創,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故宮極具人氣的“網紅”產品,而青島的文創給人的印象則更多停留在“旅游紀念品”;2019年,青島發起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深刻挖掘既有時尚基因和時尚元素,很多人會在不經意間發現,青島的街頭巷尾總會有一處處富有韻味和時尚感的文化空間或是文創品牌,如青青俠、青島小嫚兒等極具青島元素的文創產品也漸漸引發更多人的關注。今年五一期間,青島本該進入“旅游旺季”,因為疫情并沒有掀起文創產品的銷售“熱潮”,對各文創公司來說,這一年極具挑戰。
在去年的藝博會和版交會上,眾多青島元素的文創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合生花美學公社打造的“青島小嫚兒”系列。對于青島的大多還在堅持做文創的公司而言,“文化業務板塊只是錦上添花”,經營收入則來自公司的其他業務,對于合生花美學公社來說也不能免俗。合生花美學公社創始人叢麗透露,這些年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一直是其他業務在補貼,做文化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去本真和初心,否則做不出好的作品來。在叢麗看來,無論是做內容還是做產品,對于文創公司而言,其實都應該是一個持續“培養”的過程,不僅僅是培養品牌和IP,也是在培養受眾。“表面是在做具體的產品,但是站在城市文化創新和傳承的大背景下,整個團隊一直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敢辜負和造次每一次動機、創意和出品,這個過程還是很令人煎熬的。如果不是它的意義和價值,我想也很難有動力去堅持。”
藝博會上青島58家文化和旅游單位集中展示開發的文創產品,讓不少業內人有了底氣。合生花美學公社此前曾發起一次文創大賽,但響應者廖廖,后來該團隊和農業大學的一位年輕老師聯合自主研發了《青島小嫚兒》系列禮札,將時尚女孩子形象與青島經典建筑(網紅墻、棧橋、天主教堂等)結合在一起,在版交會上一推出就成為“網紅”。
除了文創產品,“影像”也是推動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元素。合生花美學公社在版交會上還同步舉辦了城市三維(影像、文創與漢字)展,有20位攝影師作品出現在展覽中,他們用不同的角度和風格分享城市的榮光和風雨。受這次展覽的鼓舞,合生花從去年8月份開始組織攝影月賽,聯動青島的400多名攝影師拍“視覺青島”,一直堅持到現在。
青島的特色品牌也可以更主動地與文創去結合,除了青島啤酒,還有深入人心的嶗山可樂、鈣奶餅干、白花蛇草水和瑯琊臺酒等。叢麗說,如果能用江小白和大白兔的操作思路煥發生機的話,會特別與時俱進,既年輕態時尚化還一直保持情感的濃度。不管是文化的從業者還是消費者,核心是要不斷地進行美學啟蒙與教育,在整個城市孕育對文化美學消費的土壤。
叢麗認為,危困從來都是創新者的機會,“目前已經出品了一套與跟足球相關的文創產品《一蹴而就》,下一步是與青島傳統文化相關的《追本溯源》系列禮札,還有也開始請專家研發關于青島文化的課程,為后期的城市文化講堂蓄積能量”。只要堅定信心,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就一定能乘勢而上實現重生。
■記者手記 做文化推動的星星之火
合生花美學公社是一個很特別的文創公司,三年來,他們接觸并“采訪”青島兩百多位有趣的靈魂,其中有20多歲的文藝青年,也有90多歲的老藝術家,有那么多的平凡人在做著有趣而不凡的事情。為了讓努力創造清流的人能被看見,叢麗和她的團隊抱著死磕的態度堅持面對面采訪,堅持獨立思考,堅持原創,力求用最完美的文字去呈現和詮釋。讓更多的人看見生活中的各種小美好。
做文化公司這幾年,叢麗結識了青島很多文化從業者,大家堅守初心堅持在各自領域,很值得敬重。這條路很難,但是大家還是會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文化的包容和美好,在這條路上,不僅遇到了很多同路者,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滋養和提升。下一步,他們還是會秉承小而美的做法,著眼于每一件禮品、每一次展覽、每一個空間、每一個講堂……做城市文化推動的星星之火。雖然目前青島文創產品的路還很難,但叢麗說,她會帶著員工繼續堅持,文化復興本來就是趨勢,篤定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