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青島正式進入兩會時間!青島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2020年5月16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青島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2020年5月15日至17日召開。兩會時間開啟,攻堅...
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專家就后疫情時代醫療熱點獻言獻策
文/半島記者 李紅梅
圖/受訪者提供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救治患者,醫患之間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的良性互動,贏得了輿論的廣泛贊揚。抗疫建立的和諧醫患關系,在后疫情時代如何才能持續向好?歷經此次疫情,如何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聽聽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醫療專家怎么說。
談醫患關系
市人大代表盧云—— 長久的醫患和諧需加大財政投入
“疫情期間,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理解和尊重空前提高,醫患關系是我從醫21年以來最好的。”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大附院普通外科醫療中心主任盧云說,在這個特殊時期,患者及家屬對醫務人員的尊重、對就醫秩序的遵守,都達到了近些年的最高點。
“希望疫情是短暫的,醫患關系改善是長久的,醫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大家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曾獲“全國醫德標兵”稱號的盧云說,讓疫情期間和諧的醫患關系持續下去,首先要加大對醫療領域的財政投入。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地方的應對能力捉襟見肘,發熱門診、ICU、感染科病房等應急救治設施缺乏。在此次疫情中,青大附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收治了多位新冠肺炎患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西海岸院區的發熱門診仍在使用臨時的抗震帳篷,感染性疾病科僅有21張床位,配置也不完全符合國家規范。
新冠肺炎疫情呈現全球化、常態化的特點,容不得我們有半點閃失。盧云建議,依托大型三甲公立醫院青大附院,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感染性疾病科單獨樓的基礎上,改擴建為符合國家標準的市(區)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心,擴建至249張床位,其中普通病房150間(呼吸、消化系統)、ICU99間(含負壓房間40個)。另外,建設負壓手術間6間(含負壓產房2間)。配備建設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留觀區域、功能完善的檢驗科(帶PCR實驗室)、影像檢查科(B超、DR、CT、MRI)以及藥房。
市人大代表楊冰—— 讓患者有尊嚴地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和諧的醫患關系,在后疫情時代能否延續下去?青島市人大代表、上海錦天城(青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冰持謹慎態度。
醫患關系和諧的基礎是互相理解與尊重。“我同學的父親患癌癥,臨終前去醫院住院,醫生言談之間很冷漠,說‘你父親就那樣了’。結果,老人住院不到兩個月就離世了。”楊冰說,即便醫生很忙,沒有時間與精力跟患者及家屬進行很好的溝通,但應該有最起碼的惻隱之心和臨終關懷。
“我的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有點健忘、失憶。為了防止走丟,辦住院手續都需要兩個人陪著,在各個樓層之間穿梭,一個人領著他做核酸檢測等檢查,另一個人去交費、化驗。”楊冰說,有些醫院的一些環節的銜接不夠人性化、很不方便。
與百姓的醫療需求相比,青島的優質醫療資源還是比較短缺。“一些三甲醫院急診科的走廊里經常躺滿患者,有的要躺一個星期才能等到床位。他們都是從青島周邊趕來的病人,可以想象躺在走廊里有多痛苦!”楊冰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都很難過,她建議加大財政投入,讓更多患者可以有尊嚴地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
“疫情期間醫患糾紛減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去醫院就診的患者減少了。這僅僅是一個片段,是偶發性的,不是必然的,醫患矛盾還是客觀存在的。”楊冰感慨,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系,需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市政協委員王萬春—— 凸顯公立醫院公益性 減輕患者負擔
今年2月,青島一老人牙疼得厲害,全市口腔醫療機構全面停診的情況下,老人在青島市口腔醫院得到了多科會診、精心治療,目睹醫護人員冒著感染風險為他診治,心中非常感激,于是診療前后四次鞠躬致謝,臨走時還扔下1500元錢。“這樣一個案例,傳遞出醫患休戚與共的戰友關系:當醫患互相尊重、信任和認同,便能更好地聯手對抗共同的敵人——疾病。”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口腔醫院院長王萬春說。
王萬春認為,目前敬業、奉獻是醫療行業的主流,要想抗疫建立的和諧醫患關系得以持續,全社會還應從以下方面不斷努力:
醫療機構要努力提升服務質量,確保診斷準確、技術硬核,這是醫患關系和諧的基石。換句話說,患者每次就診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救治,自然會相信醫生。
醫護人員要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患者全心全意、關懷備至,這是維持良好醫患關系的關鍵環節。“當我們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時,必定會溫暖患者的心,贏得患者及家屬的尊敬,獲得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謝,從而建立起一份濃濃的醫患共情——我感知你的痛苦,你體會我的辛苦。”王萬春說。
此外,還要強化醫患共同體意識,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這是構建良好醫患關系的長效保障機制。從公共衛生體系、醫療保障制度到輿論氛圍、法制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要進一步凸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增加投入,減輕患者負擔,減少醫患嫌隙的經濟誘因。要強化法治,進一步明確醫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保護醫務工作者合法權利;醫療機構要主動積極宣傳公益性,讓患者和社會真實、客觀地了解醫學、了解醫院、了解醫生。
談醫療提升
市人大代表劉文儉—— 提升島城醫療競爭力
“新冠肺炎疫情把醫療競爭力提升到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位置。”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主任劉文儉說,長期以來,我們對于城市競爭力的理解,一直停留于GDP、人口和產業上,而忽視了教育、醫療等硬件的重要性。
“總體上看,青島醫療競爭力低于其經濟發展水平及綜合競爭力排名。”劉文儉說,一個城市醫療能力有多強,不僅要看醫療資源的豐富程度,還要看醫療資源的發達程度。按照各大城市醫院數、床位數及執業醫師數排行,青島市位居第16位;按照各大城市每千人醫療資源分布排名,青島市位居第20位;按照所擁有的百強醫院排名,青島市只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1家進入百強、排名第21位,而濟南有3家醫院進入百強、排名第10位。
“青島市要按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標準和要求,衡量公共衛生發展水平是否匹配、對市民的健康服務能力是否達標。”劉文儉建議,青島在“十四五”期間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堵塞疾病防控漏洞,更加注重醫療設施和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讓工作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有更多安全感、舒適感。
市政協委員李楊—— 化危為機發展康復產業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醫療資源和醫療器械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青島市政協委員、青記智庫創始人李楊說。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蘇州等6個城市提出了醫院建設規劃。青島則在去年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青島大型醫院在建項目達到12家,全部建成后,青島三級醫院將達到35家。青島市2020年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中提出,啟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疫情對于青島來說,是一次化危為機發展康復產業的絕佳機會。”李楊說,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國產醫療器械短板,對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來說,是一個機會。
去年6月,經過青島和山東多方爭取,歷經5年籌備的康復大學正式落戶青島。省部共建的康復大學,以研究為基礎、以康復應用為主導,致力于打造國家級多功能創新集成康復醫療高端人才平臺,服務于國家戰略的全新大學。“青島應該借省部共建康復大學這一國家戰略項目,一方面補足醫療資源方面的短板,在三甲醫院引進和建設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開放康復產業的應用場景,引進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帶動青島高端制造更上一個臺階。”李楊建議。
專家
若疫情秋冬出現變化 青島能更好應對
青島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副院長孫運波認為,在后疫情時期,維持和諧的醫患關系,要找準醫患矛盾的癥結逐一破解、對癥下藥。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雙向轉診、急慢病分治的推進,以及全社會健康意識的增強,醫患信息不對稱、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大醫院醫生疲于奔命等問題將得到緩解。
抗擊疫情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多方面協調聯動。青島市在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山東省內也起到了表率作用。不過,“個別單位對疫情危害性和防控重要性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孫運波說。
“經過此次疫情,青島市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得到加強,假如疫情在今年秋冬季出現變化,能夠比現在應對得更好。”孫運波認為,青島市醫療水平近幾年有很大進步,但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差距,需要進一步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和技術,并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尤其是重癥醫學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