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至9日,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即將舉辦。大會以“國際合作新平臺、科創產業新機遇”為主題,采用5G等先進技術,打破時空邊界,實現“千人同屏、萬人同群、百萬人在線”的多維交互...
青島已成為創投風投新風口 交出亮眼“年報”
截至2019年底,青島創投風投備案基金404只、管理規模903億元,分別比2018年增加136只、185億元。就在全球創投風投大咖即將“云”集2020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之時,首屆大會也交上了令人滿意的“年報”。這樣一組數據正是青島“風口起舞”的最好佐證。正如在今年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描述的那樣,去年創投風投大會以來,青島已成為創投風投的新風口,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運作取得了良好發展成果。而青島也正用最具競爭力的政策、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助力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打造。
行動科創母基金子基金注入“活水”
2019年初,青島市提出把打造創投風投中心作為工作抓手,實現信息鏈、人才鏈、產業鏈、資本鏈“四鏈合一”,建設科技引領城。 2019年5月9日至10日,首屆 “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隆重舉行。
突如其來的疫情,并沒有阻擋創投風投產業發展的腳步,和業界對青島投資發展的信心。 4月1日,青島科創母基金投資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市政府舉行。青島科創母基金的4支子基金現場簽署框架協議和意向協議,基金總規模近20億元,為青島市發揮基金引導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此次簽約的4支子基金,正是青島科創母基金服務于青島市“科技引領城”和“全球風投中心”建設理念的一以貫之,支持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及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培育,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結合青島市區產業布局,優先投資于青島市科技創新領域的股權投資子基金。截至今年4月,科創母基金已對接了超過100家創投機構,篩選近40家創投機構,舉辦了多次云視頻路演和線上對接活動,路演基金規模超80億元。
統計 頭部效應突出大項目“扎堆”
記者從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首屆創投風投大會以來,來青島市對接的各類創投風投機構數量出現快速增長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在談的、有實質合作意向的創投風投機構項目200余個。同時,前來洽談對接的項目層次較高,主要集中在大型央企、頭部創投、上市企業三大類別,且機構儲備項目及投資方向與青島市“956”產業新體系契合度很高。例如,青島通過啟迪科服、中金甲子等知名基金,已引入上海影創、掌望科技、鰭源科技、創新奇智、大唐網絡等40余家域外企業,覆蓋了信息技術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十余個領域。
說法 創投機構在青集聚效應已顯現
通過首屆創投風投大會,創投機構在青島的集聚效應已經顯現出來了。一年來,中金資本、中資等知名機構紛紛來青洽談,邀請政府引導基金參與種子基金的合作,過程中還有一些境外的著名機構也來青洽談。目前看來,青島政府部門引導基金運作國際化的水平也在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政府引導基金積極服務于“15個攻勢”,已和知名機構合作參股20支基金,有創投也有產業運作,去年一年的參股基金規模達到253億,占到青島市政府引導參股基金總規模的將近三分之一。截至目前,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參股基金總規模已達821億元,其中四成主投領域為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初步形成吸引全球資本快速聚集的良好態勢。經過一年的精心耕耘,目前青島市已形成體系完備、全國領先的創投風投支持政策體系,激發了全球創投風投機構前來落戶發展的熱情;打造了互補共存、效應疊加的創投大會平臺和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大廈載體平臺,截至目前已簽約入駐有影響力機構29家,集中要素資源引領建設創投風投集聚高地;構建了多層次、常態化的創投風投資本與產業雙向對接新格局,通過30余場次、近300個對接項目的路演活動,實現資本對產業的強力推動;建立了高效有序、快速便捷的機構落地通道,形成各方推進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設的合力。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徐美中
新聞內存
登記備案實現逆勢增長
大會舉辦以來,青島創投風投登記備案實現逆勢增長。截至2019年底,全市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71家、管理基金553只、管理規模821.2億元,分別比2018年底增加35家、139只、180.9億元。截至去年底,注冊地在青島市的創投風投備案基金404只、管理規模903億元,分別比2018年底增加136只、184.8億元。在全國范圍登記備案機構增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青島各項指標增速逆勢而上。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數、基金只數、管理規模同比增長分別為14.8%、33.6%、28.2%,均遠超全國總體水平和其他同類城市,特別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速位居全國第一。青島成為創投風投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