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又到了春游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冬天隨著冰雪的消融漸漸遠去,春天在楊柳的新綠中悄然而至。隨著枝頭...
臧克家描述青島中山公園櫻花會:櫻花路上 夕陽染在花瓣上
半島記者 張文艷
島國東風春正暖,
櫻花紅過海西來。”
這是臧克家在《青島櫻花會》一文中描述的當時的心情。那一年是1934年。櫻花會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最為盛行,其熱鬧的場面通過青島大學生臧克家的視角,我們可見一斑:當時的青島還有點寒冷,所以有朋友打算自濟南來趕櫻花會,臧克家的回復是“此地櫻花待兄開”。然而,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三夜東風就吹紅了這座海濱城市。“今天是星期日,今天是跑馬的日子,今天是櫻花會。三重熱鬧疊在一起,給終年冷落的第一公園造成了一天紅的記憶”。
臧克家
櫻花會氛圍濃厚,“各色的人穿著各色的衣裳,帶著各色的心一齊朝著一個目的地出發”,“匯泉道上平素撇一塊石頭決不會打著個人的,今天卻上海的大馬路也不換。汽車接成一條線,揚起一道灰土,人低著頭罩在這氣氛中,幾乎對面看不清人,只聽見汽車的叫聲,馬車的蹄子聲,人力車的鈴鐺聲”。
公園里的櫻花路是熱鬧的中心,來看花的人沒有不在這路上走一趟的,路是南北的,長數足足有一里,從這頭往那頭望,眼光像在人空里穿梭,往上看,只見櫻花不見天。“小貨推像從地里突然冒出來的,一座一座,斗寶似地各人把最奪目的洋貨(小孩的玩具、女人的首飾……)用最惹人的方法懸掛著,攤子前堆滿了女人和小孩,大都是從鄉下來的,每樣東西她們仿佛都喜歡,然而每樣仿佛都太貴”,“叫賣商的聲像雨后的蛙,噪著人的耳朵,人的心。茶柵里那四面布圍圈出來的一塊隙地,幾張藤椅,小方桌上羅列著的那一套茶具,無一不足以使倦了的游人從心里渴慕。這真合適于幾個意外聚首的朋友談心”。
為了維持秩序,櫻花會上還有警察,只是游人太多了,確實不好管理。“人像要在花下留下自己的青春,都在爭著照相”。最熱鬧的一天過了正午逐漸降溫,漸漸地開始撒退,汽車也開始叫了。一道灰塵送游人散去。“傍晚的時候,櫻花路上,殘紅滿地,夕陽染在花瓣上,冷風吹醒了一場熱夢”。
文史專家魯海先生曾說過,中山公園長時間沒有邊界界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修筑了圍墻,把幾條馬路也圍了起來,櫻花會改成了春季游園會。每年4月,仍是青島盛大的節日,櫻花盛開時,人們擁進公園,賞花春游,甚至從郊區、外地趕來。
文史學者魯勇先生說,櫻花主會場仍在中山公園,并且做得更大了,公園內搭建兩個臨時舞臺,分別演出戲曲和歌舞。公園里還舉辦幾個展覽會,市圖書館還在會上開辦臨時閱覽室,陳列畫報、雜志、報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十天的會期參會的人得有上百萬。這期間,中山公園對面的體育場會組織一些足球比賽,跑馬場也會加幾場比賽,周圍是眾多的攤販。櫻花會期間青島的大小旅館客滿,餐廳生意興隆,連舞廳生意也特殊得好。
作家何洛在《櫻花之憶》中也提到了1960年前后熱鬧的櫻花會:“花樹盡頭,公園飯店的露天茶座也布置起來了。鋪著紅方桌布的桌子上,陳列著嶗山泉水釀造的青島啤酒。在動物園附近的樹叢間,紅旗招展,依次而上的一路看過去,出現了一系列展覽會:有節約糧食的圖片展覽會,有美術展覽會。忽然聽得歌舞之聲悠然而起,循聲前往,在樹木里就地而筑的一個小小舞臺上,人們正在圍觀熟悉的朝鮮舞。走近一看,原來是為了宣傳節約自來水的文娛節目。”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櫻花會停辦后沒有恢復,但賞花游玩的習慣保留了下來。
如今的櫻花已經褪掉了殖民的色彩,人們對它的喜愛是溢于言表的。
翻看老照片,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如今,每年櫻花季,中山公園櫻花大道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除了中山公園外,青島許多地方植有櫻花,如八大關里有17處小花園,其中臨淮關路上一處被稱為‘櫻園’,內有單櫻也有雙櫻”(《櫻花會》)。“櫻花成為現在園林建筑設計的主要元素,城鄉建筑、市政建設中都能看到櫻花,城陽的世紀公園等公園場所更是大量種植”,于濤先生說。
相信,人們對櫻花的欣賞是對春日復蘇的贊嘆,蕭瑟的冬天結束,東風帶來了暖意,“淺淺勻紅”的櫻花開始綻放,是柳葉和迎春花給不了的艷麗,它的出現,擊垮了冬日的壁壘,將春天滌蕩進了人們的心房。
半島網編輯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