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共舞“智”造“新”時刻
□ 本報記者 王雅潔 王雨萌
產業鏈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品牌是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7月15日下午,在濟寧市珞石智能制造產業園,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圍繞“山東打造機器人創新應用高地”主題與記者見面交流。據悉,近年來,山東省裝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全省裝備產業規模超過3萬億。
裝備車間內
機器人“鏈主”齊亮相
干家務、爬山、造汽車……記者見面會上,4家機器人企業作為全省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代表,亮出各自拳頭產品。
機器人作為前沿科技和現代工業完美融合的載體,是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山東崛起了一批機器人企業,它們是山東3萬億裝備產業孕育出的閃亮“好品牌”。
“2024年工業機器人及柔性協作機器人整機銷量超8000臺,居國產機器人出貨量第四位,其中柔性協作機器人出貨量位居國內第一。”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庹華介紹,珞石機器人兩個系列60余款工業機器人及柔性協作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制造、汽車、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
海爾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戰略總監叢大超表示,在服務機器人方面,2021年海爾重點布局家庭機器人產業,依托海爾智慧家庭生態,打造“AI生活,智慧萬家”的服務機器人產品矩陣。工業機器人方面,在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工業賦能”的基礎上,通過并購新時達,形成“核心部件—整機—解決方案”的全鏈條工業賦能新模式。
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永介紹,優寶特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已升級至二代,并通過與DeepSeek夢幻聯動,裝上“智能大腦”。
紐氏達特行星減速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奇介紹,紐氏達特精密行星減速機年出貨量超70萬套,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二;諧波減速機產能30萬套,居全國第二。
延鏈補鏈
產業協同是關鍵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的持續迭代,機器人產業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成立于2006年的紐氏達特做到全球出貨量第二用了不到20年時間,珞石機器人帶動20余家配套企業集聚濟寧……它們的壯大,深植于山東雄厚的產業土壤——擁有41個工業大類,裝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源自全維度、全周期的支持體系;更關鍵的是深度協同。
為進一步培育壯大全省機器人產業,今年6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25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力爭到2027年,全省機器人制造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打造濟南、青島、淄博、濟寧四大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巧合的是,四大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和此次記者見面會上的4家企業所在地重合。
龍頭與高地如何共振?
在庹華看來,只有底層基礎做扎實,才能努力應對越來越復雜、要求越來越高的應用場景。近年來,珞石機器人在汽車行業與小米、賽力斯等車企合作;在打磨、焊接、裝配,特別是高精度力控裝配等場景,實現了從產品到場景的閉環。
叢大超表示,“讓前沿AI技術‘隨研隨產’。”例如,應用AI步態算法等技術轉化出外骨骼機器人,柔性關節驅動技術能夠幫助用戶解決運動助力問題。
劉奇透露,“為響應市場需求量的增長,紐氏達特今年年初投資6.7億元,建設150萬臺精密減速機及關節模組。目前,內部已經孵化15家生態企業,后續將繼續圍繞機器人產業鏈,內部創業,延鏈補鏈。”
真金白銀
政策賦能同步發力
從發展藍圖到產業現實,政策很關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全力推動我省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可以用三個“全”來概括:全鏈條發展、全場景應用、全要素保障。
在全鏈條發展方面,首先要做強產品鏈,將全力推動工業、服務、特種和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支持四類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其次要做優供應鏈,統籌機器人整機、零部件、軟件系統、集成服務和新型材料的發展,實現全產業鏈協同共進,打造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在全場景應用方面,加快向農業、醫療、安全、社會服務等領域延伸,下大力氣推動機器人產品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成為貼心的智能幫手。
“廣泛征集機器人產品需求和供給清單,推動各領域產品組團出道、矩陣出擊,在更多場景落地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產業處處長賀強表示,對優秀的機器人應用場景,通過“工賦百景”試點推廣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
在全要素保障方面,“真金白銀”助機器人產業“強筋壯骨”,對人形機器人整機和核心零部件企業按規定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800萬元、300萬元獎勵,對未來產業加速園建設給予最高600萬元獎補。同時,優化布局一批機器人中試平臺,推動建設機器人訓練場,構建從訓練到中試再到檢測的全流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