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大眾新聞打開

全國黨媒大聯動|炫一炫我們的民企冠軍

來源:大眾新聞

2025-03-09 15:27:46原創

編者按: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增強市場活力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大眾日報·大眾新聞聯合多家主流黨報,聚焦優秀民企,一起來炫一炫我們的民企冠軍。

大眾新聞:用秸稈為鋰電池擴容,這家民企很“能打”

如何提升手機、汽車、無人機等產品的電池續航時長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等高端手機已經搭載大容量的硅碳負極電池。鮮為人知的是,為鋰電池“擴容”的關鍵材料其實來自秸稈。

40多年來,這家位于濟南市章丘區刁鎮的民營企業——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一根”秸稈,深挖出一條產業鏈,依靠技術創新躋身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3月初,記者走進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里面有近百臺各種高端檢測實驗儀器正在工作。研發人員正是借助這些裝備,成功讓硅碳負極電池的關鍵材料——多孔碳從實驗室走進車間。這種看似普通的黑色粉末,以秸稈的木質素為原料,經過加工生成三維多孔結構,能夠解決硅碳負極材料的縮脹問題,大幅提高電池容量和壽命。目前,企業正在擴產能,滿足下游龐大的新能源電池市場需求。這一創新發現也為秸稈的利用找到一條新出路。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每年產生大約9億噸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傳統的處理方式是燃燒、還田等。從1979年成立開始,這家民營企業就跟秸稈、玉米芯等較上了勁,研究如何從中挖出“綠色財富”替代化石能源。

從最初的糠醛起步,創新至今,一條產業鏈不斷延長。

在生物質展廳,記者看到了數百種來自秸稈的產品,木糖、可降解餐盒、紙漿、燃料乙醇、生物炭等覆蓋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

濟南圣泉集團利用化學新材料研發出不少獨門絕技:外層用酚醛樹脂做的粉末狀空心微球,中空結構既輕又抗燒蝕,已經多次用于神舟飛船返回艙的隔熱涂層;輕芯鋼復合材料用于高鐵、地鐵的地板、空調風道等內部裝飾和結構部件,可讓“復興號”減重1噸多,這一產品打破了外國壟斷,并出口到德國、以色列、捷克等多個國家。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算力對高頻高速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特種樹脂研發經理李楊正在攻克特殊電子樹脂,經過兩年的技術驗證,他們已經陸續打通了多條產品線,通過獨立自主創新,針對5G/6G通訊覆銅板、人工智能高端服務器、半導體封裝等下游應用領域,突破了一批特種電子樹脂材料的關鍵技術。未來,這些化學材料都將從石油轉向秸稈等生物質。

從秸稈到太空,產業鏈背后是創新鏈、人才鏈的支撐和賦能。

濟南圣泉集團建設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匯聚研發人員400余人,16個專業研究所,年研發投入超過4億元,累計專利1200余項,其中800多項是發明專利,同時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補充外腦”,產學研結合轉化技術成果。

投入數千萬元采購高端檢測實驗儀器,為研發人員裝上“火眼金睛”,精準解析各種材料的“DNA”,應用AI技術加速研發進度,每年檢測樣品超過10萬批次。

“像這臺儀器,可以檢測出全部元素成分,精確到十億分之一。”高端儀器檢測負責人彭國寶告訴記者,這就好比在濟南大明湖里篩出一粒沙,更快地幫助前沿研發人員發現“新大陸”。

眼下,濟南圣泉集團先進材料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預計年底竣工,承擔先進材料的研發、中試、檢測等任務。對此,章丘區提出,要當好重點項目的服務專員、施工隊長,變“干部隊伍”為“服務專班”,助推民營企業的新項目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新聞鏈接——

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的經濟大省山東,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35個,居全國首位。這其中,像濟南圣泉這樣的民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這些“隱形冠軍”“悶聲干大事”,有一股不服輸的“闖”勁。

豪邁集團從瀕臨破產的維修車間成長為年產值百億元的行業巨頭,在多個細分領域占據世界第一;山東開泰拋丸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技術研發,成為國內最大的拋噴丸清理裝備專業生產商;光威集團實現碳纖維國產化替代,從釣具領軍企業轉型為國產碳纖維行業隱形冠軍;東方空間技術(山東)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刷新多項紀錄;明月海藻集團打破國外壟斷,海藻酸鹽年產量世界第一;海麗雅集團助力“蛟龍”號完成多次下潛……

占全省經營主體98%以上的民營企業,是山東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2015年至今,山東的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都在50%以上。2024年,山東“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高達58.6%。山東的2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90%以上是民營企業。在規模上,“大塊頭”魏橋集團、南山集團、東明石化等營收超千億;在轉型升級上,利華益集團、山東京博控股集團等石化企業多瞄向高端產品……

截至2024年底,山東實有民營經營主體1441.9萬戶,其中中小企業數量超過440萬戶。

(大眾新聞記者 趙國陸)

河北日報:一杯高品質牛奶,一條石墨烯毛巾……百姓生活里的河北民企智造

一杯牛奶、一條毛巾,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其品質提升,助推了居民生活品質改善,也彰顯著河北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勃勃生機。

近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公布2024年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君樂寶乳業集團“乳制品全產業鏈協同智能工廠項目”在列。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魏立華說,此次入選是君樂寶乳業在智能制造領域斬獲的又一國家級榮譽。科技賦能奶業全產業鏈,讓企業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的底氣更足了。

來到位于君樂寶乳業的河北省乳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在一樓展廳,小小魯班兒童配方奶粉、純享低溫酸奶等產品擺放整齊。拿起一瓶“悅鮮活”純牛奶,指著外包裝上“0.09秒”的字樣,研究院副院長王世杰說:“牛奶不易保存,需要消毒殺菌,0.09秒是悅鮮活的殺菌時間。”

生產高品質牛奶,要在鮮活度和保質期兩個目標之間求平衡。來到研究院二樓,隔著玻璃窗,記者看到一個巨大的真空蒸汽空間。“這是INF蒸汽浸入式殺菌系統,自然滴落的牛奶,在壓力下瞬間穿過管道,然后快速冷卻。”王世杰介紹,研究院對時間、溫度、殺菌管道半徑等參數排列組合,研發出“悅鮮活”,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中活性營養物質,并使產品保質期達到19天。

去年,河北籌措專項資金6000萬元,按照省、市(縣)和研究院1∶1∶1比例出資,支持10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實施產業技術創新示范項目。目前,河北省乳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正針對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糖耐量異常等問題,開發功能性中老年乳制品,填補市場空缺。

魏立華說,不僅僅是產業技術創新,君樂寶乳業全產業鏈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精心培育。

河北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真金白銀”,支持乳業發展壯大。2013年出臺的《關于加快全省乳粉業發展的意見》有力促進了奶牛規模化養殖,優質可控的奶源支撐君樂寶乳業在嬰幼兒奶粉賽道迅速成為領軍企業。2022年,河北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奶業振興的支持政策,提出從加快奶牛種業發展等四個方面實施15項乳業扶持政策,河北奶業振興步伐更快了。

全國每生產三條毛巾,就有一條來自河北高陽縣。

河北柏立信家紡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石墨烯毛巾,不僅吸水性、柔軟度、親膚性等各項指標比普通毛巾更優,還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抗菌率超90%。

河北卡縵紡織品制造有限公司新開發的多層貢緞大提花系列蓋毯,采用特有的立體紋織工藝,產品上市后受到市場歡迎,銷量可觀。

過去靠辛苦賺錢,現在靠創新爭先——這是高陽縣紡織企業的共識。

2023年,高陽縣啟動“高陽優品”集體品牌建設,推動紡織產業向品牌化、高端化、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世界紡客目的地。

“凡是打上‘高陽優品’標簽的紡織品,它的產品標準都要高于團體標準和國家標準,是優中選優的‘優品’。”高陽縣科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充分發揮柏立信家紡等省級數字化車間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紡織產業集群轉型提升。

高陽縣紡織企業引入ERP、MES等系統,打通設備、系統、人員間的信息壁壘,從接單到生產,再到檢驗及最后交付,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數據顯示,數字化改造后,企業生產效率提升20%,運營成本降低15%,產品升級周期縮短12%。

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去年11月底,河北省民營經濟主體總量為868.85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7.93%。河北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作用,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去年12月,河北省委同意在省發展改革委新增設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提高服務效能,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

河北省發展改革委還建立與民營企業家相互溝通交流的“直通車”和民營企業訴求辦理機制,提出民營企業“有需求,我們隨時在”的服務承諾。

在河北,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正成為常態化。充分了解民營企業訴求,幫民營企業解決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共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心聲。

(河北日報記者 馬彥銘)

新華日報:看江蘇民企有多“硬核”!

在江蘇經濟版圖上,民營企業始終是耀眼的明星。江蘇超過五成的GDP、六成的稅收、七成的企業研發投入和社會固定資本投資、八成的新增就業崗位、九成的高新技術產值來自民營經濟。去年,89家民營企業入圍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數量位列全國第二。

從全球產業鏈的“鏈主”到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從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到未來產業的探路領跑,江蘇民企在政策的東風下破浪前行。

在這里,傳統企業正以深厚積淀煥發創新活力。

3月,紅豆集團5G智能工廠內,多條流水線“并軌”運轉,工廠數據大屏實時跳動著一組組數據,一件“0感舒適襯衫”從裁剪到成品僅需十幾分鐘。

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在過去這一年,紅豆集團第2代“紅豆0感舒適襯衫”,累計熱銷超200萬件,獲歐睿“0感襯衫中國第一”市場地位聲明認證,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紅豆服裝外貿在柬埔寨再添一子,打造興利工廠、恒陽工廠“雙子星”生產布局,紅豆跨境電商GMV實現翻番增長,傳統紡織服裝產業綻放智造新姿。

而走進相距100余里的位于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的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內,年產40萬噸高性能特種工業絲智能化生產項目車間內,機械臂、運輸機器人等在崗位上“大顯身手”。

在這里,一根看似普通的絲線,卻蘊藏大能量。企業負責人現場展示,一根僅比頭發絲略粗的工業絲,輕松吊起了10公斤的重物。“將160根絲捆在一起,能拖動一輛1.5噸重的小汽車。這種絲,硬度與鋼絲相當,重量卻輕很多,被廣泛應用于油氣開采、海洋工程等高端特種領域。”

從三畝三分地的民營小紡織廠起步,恒力集團現已成長為“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全產業鏈發展的全球百強企業,在全國建有九大生產基地,2024年恒力集團實現銷售收入8715億元。

一家家傳統企業正在證明:老樹亦可發新芽。

在這里,正以顛覆性技術開辟產業藍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具身智能”成為一大熱詞。

今年春晚,創意融合舞蹈《秧bot》,讓人形機器人技術走進大家的視野,在江蘇,不少企業正在“具身智能”這條新賽道上馳騁。

蘇州優理奇科技(UniX AI)正讓科幻走進現實,兩款人形機器人,正在廚房、臥室等進行拿取嫩豆腐、制作漢堡、清洗碗碟等精細操作。

優理奇科技負責人介紹,優理奇科技短短半年就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消費級全尺寸通用移動人形機器人,并持續研發迭代,目前已實現軟硬件全棧自研,雙足人形機器人Martian發布,輪式雙臂人形機器人Wanda1.0和2.0發布和量產。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已集聚具身智能機器人相關企業98家,2024年營收約163.4億元,。

而在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有一款試劑盒,只需一滴血,就能檢測出阿爾茨海默癥。

江蘇默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檢測試劑盒,利用新型生物化學技術,對滴入試劑的一滴血,兩小時內完成微升級血清的檢測、詳細報告生成,醫生借此進行早期診斷。

企業董事長周林福介紹,一旦試劑生產投用,檢測當天即向患者提供診斷結果,極大縮短傳統檢測所耗時間,同時為臨床診療帶來革命性變革,通過及早診斷、及時干預,使病人的病情在較長一段時間得以穩定,助力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癥狀的發展。

一家家新興企業正在宣告:新芽亦能成棟梁。

在江蘇,民營經濟的枝繁葉茂,離不開政策的“春風化雨”。去年1月,《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出臺;3月,《關于進一步強化民間投資支持不斷激發活力的通知》印發;9月,《關于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明確提出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三箭齊發,同精準滴灌的“營養劑”,為創新種子提供破土而出的沃土。

拓寬領域增投資。江蘇制定鼓勵民間投資進入交通、清潔能源、農業農村、市政、環保、醫療、養老等七個重點領域細分行業指引指南,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核電、風電、儲能等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投資開發。

強化保障促發展。江蘇在全國首設省民間投資重點產業項目庫,項目計劃用地、用林、環評等和省重大項目享受同等待遇,并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首批14只、506億元產業專項基金已全部組建落地,第二批22只、408億元產業專項基金已成功簽約,首個直投落地的項目、首個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直投項目、首個直投落地的天使項目均是民企。

優化服務提信心。江蘇省級層面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和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負責全省民營經濟統籌協調和服務保障。建立重點跟蹤服務民營企業庫,動態更新調整,并依托國家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和省12345熱線平臺拓寬問題建議收集渠道,對省級熱線近半年30.4萬條涉企訴求進行梳理,總結提煉13類領域共性問題向省有關部門進行反饋。

潮涌大江,千帆競發。江蘇民營經濟的崛起,是“敢為天下先”的企業家精神與“潤物細無聲”的政策環境共振的成果,這片熱土上,傳統與創新的交響曲正激昂奏響,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最生動的江蘇注腳。

(新華日報記者 許愿)

福建日報:福建“弄潮兒”,從“市場冠軍”走向“創新冠軍”

從歷久彌新的“晉江經驗”到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近年來,福建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之路。

全球每3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建,每5雙運動鞋就有一雙是“福建制造”,福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在全球位列第一……在福建,有這樣一批制造業企業,從一根絲、一個電池、一塊玻璃、一張屏起步,逐漸在全球細分市場上牢牢占據絕對份額,成為制造業中的“單項冠軍”。

來自傳統制造業的“尖子生”,詮釋著“制造大省”澎湃向前的“新脈動”——

起步晚于國際20多年,福建華泰集團生產的TOB陶板在“沒有標準就建立標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率先建成全球最長的TOB陶板生產線,生產出上千款TOB生態陶板。讓50多個國家的高端項目用上“中國制造”的生態陶板。

來自新興產業的“優等生”,印證著八閩大地昂揚向上的新“發”之勢——

近日,InfoLink 公布2024全球儲能出貨量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創業初始,寧德時代就注重技術研發,通過研發新材料、開辟新賽道,從市場需求出發,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研究模式,解決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支持力度。福建因地制宜探索形成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模式,保持深耕毅力,鼓勵引導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創品牌,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求深度,不求廣度”的“小巨人”“隱形冠軍”。

一組數據彰顯福建“弄潮兒”蘊藏的“大能量”:目前,福建已培育37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5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4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福建努力破解“科技創新不足問題較為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仍需優化、新興產業規模還不夠大”的困局,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土壤,創新的種子處處萌發。

從區域視角來看,從實驗室里的潛心鉆研,到生產線上的智能升級,再到產業園區內的協同創新,福建在集成電路、種業創新、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若干個產業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高標準建好民營企業牽頭建設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更多的創新“引擎”激活新動能。

從創新實踐來看,福建加快民營企業“智改數轉” ,打造國家級5G工廠、省級數字化標桿企業,發布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擁抱新質生產力。去年,福建全省工業數字化水平和關鍵評價指標居全國第3位。

有的“冠軍”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籌發力中,敢想敢干敢創新。針對技改投入大、出口成本高等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清流縣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扶持措施。特別是2020年以來,在技改投資、外貿出口、增產增效、用電等方面,給予福建展化化工1600余萬元的獎補資金,助力山區“小巨人”走向全球。“每次政策出臺前有關部門都會多次上門問需于企、問計于企,非常難能可貴。”福建展化化工總經理高龍強說。

有的“冠軍”在“滿眼生機日爭新”的創新氛圍中,問鼎“行業冠軍”。在無數個日夜,成千上萬次實驗的實驗中,立達信成功打造出與自然光擬合度超90%的類自然光光譜,將太陽光“搬”進教室。“企業要勇于探索,突破行業限制,用專注、耐心、匠心換取專長、極致、突破。”廈門立達信數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建興說。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一批又一批創新型企業家種子,憑借著對科技的執著追求和不斷創新,奮發有為:從跟跑到領跑,金達威輔酶Q10成為逆襲傳奇,連續多年輔酶Q10占據全球超過50%的市場份額;憑借自主研發的200多款高端鍍膜材料,阿石創正在為全球來自光、屏、芯、能四大領域超過400家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讓企業從“市場冠軍”走向“創新冠軍”,福建用數據說話:福建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充分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2024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4萬家,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超1200億元。

如今,福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讓更多的“冠軍”站在全球的“領獎臺上”: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未來產業,把縣域重點產業鏈做大起來、強起來、優起來。

縱觀全省,目前福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當前,福建千億產業集群已達20個。己內酰胺、不銹鋼、汽車玻璃、運動鞋等產量居全國第一。

(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聯動媒體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河北日報、新華日報、福建日報

記者

大眾新聞記者 郭由 修從濤 趙國陸 湯梾埠

河北日報記者 馬彥銘

新華日報記者 許愿

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美術設計 董赫然

統籌 王紅軍 修從濤

策劃 婁和軍

責任編輯: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