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已是next level!“商倉流園”為寶藏臨沂打開國際新通道
編者按:干出“走在前”的樣子,干出“挑大梁”的擔當。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干字當頭 勇挑大梁”專欄,深入挖掘全省16市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展現各地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生動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4日訊 說起寶藏城市,不能不提臨沂。
這里有專業批發市場131處,從業人員30萬人,經營商品600多萬種,構建起全國最大的市場集群,這里“只有你想不到 沒有你買不到”。
論送貨的物流效率,更不能不提臨沂。
歷經40年發展,這里公路專線物流通道達3000多條,公路運輸600公里當日到達、800公里次日到達、1500公里隔日到達。這里的物流憑借低成本、高效率,實現“物達全球 貨行天下”。
然而,隨著業務規模裂變增長,老園區面臨著布局分散、承載能力飽和等問題;城市建設擴張也加大了老園區交通、安全、環境等多方壓力。
面對這樣的瓶頸,作為了不起的物流之都,臨沂唯有加速突破,開啟新一輪的自我超越。
站在向現代物流邁進的新起點上,臨沂創新實施“商倉流園”一體發展模式,推動物流老產業向新而行。
市場集群再升級 臨沂建起“現代倉儲物流綜合體”
記者在臨沂采訪時,恰巧遇到一家會展企業正與當地財金集團洽談倉庫租賃業務。他們希望乘著現代物流的東風,計劃將自己的倉儲規模從現在的22000平米,擴展到8萬平米以上。
“我們公司聚集了16000多個廠家資源。我們希望形成供應鏈,為這16000個廠家提供更多的增值配套服務。”以展會起家的貨滿堂(山東)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凱告訴記者,從會展業務跨界拓展到做供應鏈服務,臨沂物流城西遷配建的500多萬平標準倉儲設施,為企業提供了轉型支撐。
物流之都加持倉儲新業態,成為全凱攬貨的金招牌,首個合作伙伴就把全國貨物分撥中心搬進了他租賃的倉庫里。
記者走訪發現,像全凱這樣,依托物流城西遷形成的樓上倉儲樓下物流新設施,不少企業都做起了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意。他們不光提供倉儲服務,還打通廠家數據鏈,實現遠程“一鍵代發”功能。既讓生產廠家節約物流成本,又為下游物流企業增加貨源,搭建起了“現代倉儲物流綜合體”。
“商倉流園”一體打造 小商品出海打開新通道
在供應鏈服務模式中,倉是紐帶,以倉引貨,又以倉配貨,但建設規模龐大的標準化倉儲投入巨大。全凱說,像他們在用的高標倉,每平米建設成本超過3000元,回收周期接近20年,對他們來說,要想自建自用,幾乎不可能。“我們更希望的是給客戶提供輕資產的服務。”
全凱的擔憂也是現代物流城經營戶們的訴求。2024年7月,臨沂啟動物流城西遷項目建設,將原來分散在主城區里的39處物流園區集中遷往西部現代物流城,不僅按照“商倉流園”一體發展模式打造,在資金投入上也以國有和集體資本為主,經營戶無論是購買還是租賃都有財政補貼。全凱租賃的高標倉就由蘭山財金集團投資40多個億打造的。
政府搭臺,民營經濟唱戲。現在,全凱經營的供應鏈服務板塊每天倉儲出貨300多噸,其中的90%都是新增貨源。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他們又借助物流城西遷拓展出來的物流新通道,布局海外市場。
全凱介紹說:“現在我們公司也是在日本建設了海外倉。馬上我們二五年也有計劃在韓國和東南亞分別建設兩到三個海外倉,打開了我們小商品的出海的一個通道。”
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打造現代物流新場景
物流西遷,不僅遷出新業態、新市場,還借機打造數字平臺、智能倉儲配送等現代物流新場景。2024年前11個月,臨沂商城實現交易額6072多億元,同比增長8.7%;物流總額超過9300億元,同比增長8.3%。
站在向現代化物流轉型的新起點,臨沂市以革故鼎新的勇氣,西遷建設全新現代物流城,政府有為、民營主力、市場拉動,推動老產業向新而行。聚焦重點、久久為功,這是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的生動實踐,遷出了新產業,也遷出了新活力。
臨沂商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武傳亮表示,要依托現代物流城建設,堅持商倉流園一體化發展,加快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向現代物流邁進,打造綜合交通樞紐。
評論:向“優”而行無止境 “遷”出發展新動能
用創新挖掘傳統產業新潛力,激發發展新動能,物流之都,寶藏臨沂,可以說“優”無止境。
即便坐擁全國最大的市場集群,有著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優勢,臨沂并沒有選擇“躺平”。
面對多個物流園區分散,單個物流園區飽和的發展瓶頸,臨沂創新發展模式,巧借園區西遷創新打造“商倉流園”,不僅解決了發展痛點,實現了物流產業的迭代升級,還“遷”出了新場景、新活力,打通了商品供應鏈,打開了出海新通道,真正實現了跨越發展、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