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死亡游戲”流行校園,不能只靠僥幸心理去“撿回一條命”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邵華
靠墻蹲下深呼吸、憋氣,再由其他人按胸口,讓人短暫昏厥,產生一些奇特的感受……你敢信嗎?這是一種游戲。11月2日,#死亡三秒流行校園嚴重可窒息致死#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有體驗者在網上發布過玩該游戲之后的“玄幻觀感”,有人說“看見了童年的場景”,有人說像“重拾前世記憶”。這些神奇的觀感給這款游戲賦予了一個玄幻的名字——“夢回大唐”,也叫“死亡三秒”“死亡游戲”,最可怕的是,這種游戲正在校園流行。
近日,湖南益陽有學生家長表示,其孩子在游戲后迅速暈倒,并曾發出尖叫,伴隨滿臉冷汗,直到第二天還感覺頭痛頭暈。這位家長說:“他兒子這條命,真的算是撿回來的。”
有神經外科專家介紹,“死亡游戲”壓迫心臟、抑制呼吸導致回心血量減少,大腦的血液和氧氣相應減少。嚴重者導致意識喪失、全身臟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如果這款游戲足以致命,生命不是玩笑,絕不能用僥幸心理去“亡羊補牢”。
據了解,這種游戲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傳入我國,曾在少數中小學和大學校園傳播。在2004年,教育部獲悉“死亡游戲”在學生中傳播的情況后,發言人曾表態,堅決制止此類危害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戲在學生中傳播、蔓延。
如今,“死亡三秒”重回校園,是為何故?游戲的流行背后,反映了當代青少年在快節奏的成長環境中,容易沖動嘗試,以獲取短暫刺激和即時的滿足感。這些觀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他們在持久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下深藏的空虛與迷茫。
這種游戲利用青少年追求刺激、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危險的境地。現實中,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家庭和社會也未能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引導,使得一些青年在面對困境時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死亡三秒”游戲的流行也反映了當代社會的一種文化癥候。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越來越追求感官刺激和瞬間的快感,而忽視了對內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長期價值的追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行為選擇和價值取向。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輔導機制,及時發現并制止危險行為的發生。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動態,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對“死亡三秒”明令禁止,也杜絕類似這樣的危險游戲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