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藍海101”和“北斗號”兩艘科考船面向公眾開放!2024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舉行

2024-09-20 15:50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64157)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9月20日,2024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在青島奧帆博物館啟動。“藍海101”和“北斗號”兩艘科考船面向公眾開放,為公眾深入了解海洋科考和技術發展成果提供重要窗口。

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全媒體沉浸式海洋科普欄目《探海》,《探海》節目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華軍發來視頻致辭。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凌云和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秦云鵬向澳門路小學學生代表贈送青島海洋科普聯盟出版的原創科普書籍《碳中和與海洋 100 問》和《走進紅樹林的世界》,助力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識,提升保護海洋意識。

“藍海101”號調查船船長禹昊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時永強博士向公眾展示了科考成果,分享科考故事。

“你能看到空氣的形狀嗎”、“如何讓乒乓球像機關槍一樣連續不斷發射呢”……在啟動儀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小課堂吸引了小朋友們的踴躍參與。“我們登上了科考船、看到了各種海洋標本,讓我們大開眼界,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科技的發達,在心里也種下了一顆科技的夢想。”澳門路小學學生朱禹霏說。

活動現場還舉辦海洋生物標本科普展、流動科技館巡展和科學秀表演,吸引不少群眾駐足觀看,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熱愛和探索精神。

2024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由市科協、市委宣傳部等18家單位聯合主辦,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以“1246”架構為主線,開展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組織區(市)、多部門聯合等兩類系統領域活動,舉辦科普陣地、學會科普、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等四項聯合行動,發布“千萬IP創科普”、鄉村振興科普、青少年科學教育、食品安全科普、“云上科普日”、巾幗科普活動等六大專項行動,形成“大科普”工作格局。活動期間組織215個科普場館面向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開展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3000余場。

近年來,市科協積極探索科普工作新路徑。聯合相關部門,一年來協同開展科普活動1.6萬余場次,惠及群眾3800余萬人次,提高科普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為青島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

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公休日。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于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布一周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

“藍海101”首席科學家分享“藍海101”故事

2024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藍海101”首席科學家時永強分享了他與“藍海101”號的故事。

時永強介紹,他跟隨“藍海101”號共出海8次,其中5次是以航次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帶隊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

“藍海101”號是一艘具備全球航行能力、并以調查漁業資源為主的綜合性科考船,它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漁業資源調查船,自2019年開始執行共享航次以來,累計已為40多家單位的600多人次提供了搭載服務,科學支撐黃渤海生態系統健康監測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漁業資源調查時,我們克服了10級以上大風、5米以上浪及冰雪交加等惡劣天氣條件的影響,獲取了高質量的第一手漁業調查數據和資料。”時永強說,通過綜合調查和科學評估,為我國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2023年11月,“藍海101”號從近海走向深藍,開始執行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采集到大量珍貴的遠洋漁業金槍魚、劍魚、魷魚等樣品,誤捕的海龜等珍稀瀕危動物也在現場放歸大自然。

“正是由于我們有了‘藍海101’號這艘國內最先進的漁業資源調查船,才讓我們有能力去深海大洋中探測漁業資源,其彰顯了我國的科技實力,也為大洋公海漁業資源的國際管理和漁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

時永強介紹,“藍海101”號為公眾提供了科普平臺,讓學生提供登船、參觀,向他們展示科考作業中使用的一些儀器,比如如何采集海里的水、海里的魚等,并且都會為公眾進行科普講解。“希望在小朋友心里種上一顆科學的種子,讓他們在未來能探索更多海洋奧秘。”時永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