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九場座談會里的“一以貫之”
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算起來,這是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第九場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的座談會。9場座談會,議題各不相同,但其中的那些“一以貫之”值得關注。
對區域發展的重視一以貫之——
兩條母親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經濟區,區域發展如何統籌?這是總書記始終心系的課題:“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p>
對重大問題的重視,體現在歷次座談會都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高規格上,也體現在座談會召開的高頻率里——從去年5月10日召開的高標準高質量推動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起算,9場座談會前后時間跨度不到500天。
“千年大計”如何高標準高質量推動?京津冀發展如何更好協同?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如何創造?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如何譜寫?在雄安、在石家莊、在巴彥淖爾、在哈爾濱,總書記逐一指路徑。
在南昌、在上海、在長沙、在重慶,總書記逐一明定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中部地區崛起,要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西部大開發,要通過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奮力譜新篇……
區域發展,總書記思之行之,時時放心不下。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要求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p>
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調一以貫之——
對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96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的大國來說,區域發展,“協調”是要點,“協同”是難點,“改革”是關鍵點。
談雄安新區建設,要求“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在雄安落地”,談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提出“強化區域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域界限”;談東北全面振興,要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從政策措施,到體制機制,再到思想狀態,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總書記一次次強調“改革”。
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
區域發展,改革不斷在發力。去年9月,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亮相,機構的辦公室就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對調查研究傳統的堅守一以貫之——
細心的觀察者會發現,9場座談會召開的地點分散在全國多地,“先考察再座談”的安排,既是實踐慣例也符合客觀規律。“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绷暯娇倳浿赋?。
就以“看黃河”為例。這次主持召開座談會前,總書記考察了黃河蘭州中山橋段,了解當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情況。
向前追溯,2019年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前,總書記先后來到黃河博物館、黃河國家地質公園臨河廣場考察,并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2021年在山東濟南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前,總書記則來到東營市,“看黃河入海流”。“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實了?!笨倳浾f。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安怀岳孀?,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這是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同志到基層調研常常說起的一句話。時光荏苒,一以貫之的是對調查研究的重視。
對“釘釘子精神”的發揚一以貫之——
區域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釘釘子精神”。
釘釘子精神,蘊含著“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的成事品格。
今年3月,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有感而發:“下一步我們還要召開推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座談會,這些會議一屆開一次,一個一個抓起來,一輪一輪抓下去,久久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4月、9月,分別圍繞推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兩場座談會相繼召開。
“釘釘子”,更要一錘接著一錘敲。
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到“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再到“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從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再到“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回看這9場座談會各自的名稱演進,我們感受到的是一份決心——鍥而不舍推進工作,迎難而上面向未來。
這次的座談會上,總書記再明前進方向:“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中央有關部門要主動作為、加大支持力度,沿黃各省區黨委和政府要擔起主體責任,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任重道遠,行則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