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臨近休漁期,漁民忙養殖海鮮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4月13日,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衛馮家河碼頭,漁民馮洪義和同伴出海歸來,他們剛去了自家的養殖海域下了吊籠,里面都裝滿了海蠣子苗,放在深海海域。那里的海水深約15米,海蠣子苗在這樣的海水環境下會更好地生長,收獲的時候個大、肉肥。
馮家河的漁民大多是夫妻檔,這里是遠近聞名的扇貝養殖村,基本是夫妻二人一起出海捕撈、養殖扇貝、海蠣子,最近捕撈的海鮮不多,基本都是蝦虎為主,而且數量不多,所以大多數漁民都把精力放在了養殖海蠣子苗上。近兩年海蠣子和扇貝收成都一般,往年扇貝和海蠣子一年就可以成熟,每年來一次大豐收。如今海蠣子苗、扇貝苗都出現了過半的減產,要兩年才可以成熟豐收。但是馮家河這個村主要是扇貝養殖村,周邊海域的水質好,扇貝個頭大、口感好,村里養殖的扇貝一直都不愁賣。
夫妻倆整理剛收回來的海蠣子
整理海蠣子苗
整理吊籠
把吊籠綁在船上準備出海
正在干活的漁民剛出海回來不久,兩口子在修整海蠣子皮,整理妥當后全部放進吊籠內,再投放到養殖海域里面,每隔一兩月就要去檢查一次,看看生長的近況如何,有沒有損失。馮洪義告訴記者,整理海蠣子這活干起來又臟、又累,干活時還要做好保護措施,必須戴著防刺手套,避免干活的時候弄傷手,干了多年的出海漁民,雙手也增添了不少的疤痕,這也是我們漁民手上特有的印記。近期海邊霧氣大、總是有雨,所以要趁著好天氣多下點吊籠。
記者在碼頭前看到,漁民們回來上岸的方式很特別,從船上到岸邊都乘坐浮具,駕輕就熟的他們站在浮具上通過繩子來回移動,就如武俠小說上的“水上漂”一般,讓來碼頭買東西的市民看了嘖嘖稱奇。隨著5月1日休漁期的臨近,馮家河的漁民們也開始為休漁期做好準備工作,除了做好養殖區海鮮的工作外,還有出海捕撈一些海鮮,做好儲備。據了解,養殖海蠣子、扇貝時間周期基本在一年半到兩年,豐收時節打撈上來味道較為鮮美,這些貝類海鮮都可以清蒸品嘗或者加工成扇貝柱冷凍起來。
這里的漁民從船上到岸邊,不論男女都是通過浮具通行
對海蠣子苗進行修整
海蠣子苗整理的時候,又臟又累
看家狗站在船上等候主人歸來
漁民馮洪義出海歸來
馮家河碼頭,這里村民大多數是夫妻檔出海
馮洪義忙完上午的工作準備回家
戴好防刺手套
浮具是漁民上下岸的主要工具
乘坐浮具上岸
上岸的漁民,當天捕撈的海鮮不多
搬運海蠣子苗
出海歸來的漁民
整理滿船的海蠣子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