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寫文言文會跳英歌舞 文化自信離不開新一代
半島網評論員 孟祥龍
杭州一名高中生寫了一篇文言文《小周后賦》,因文辭華麗,引經據典,在網上被譽為“神作”。文章不長,但全文有126項注釋,帶書名號的就有50多處,解釋性文字比正文字數還多。這個高中生作者叫陳棨杭,你還別說,中間那個棨字,很多人可能就從來沒見過。
現當下,有不少人覺得,說話寫文章用上一些成語、古詞、生僻字,就是堆砌辭藻,就是拽文掉書袋。這種偏面淺顯的認識十分不可取,這完全是跟優秀文化積淀的自我割裂。究其原因,其實是不少人的漢語言能力太有限,說個兩分鐘的即興演講,或寫個1000字的小文,就像被上酷刑一樣難受,這樣的文化素養和文字能力,自然會把真正的語言精髓視作難以親近的洪水猛獸,敬而遠之久而久之,這些人就成了懂文字卻不懂文化的“新式文盲”。而這不得不說是傳統文化和漢語言發展到今天,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如果大眾都拋棄了漢語言中最精美最優秀最深邃的部分,這些東西只能成為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這將是文化傳承最大的悲哀。
須知,漢語言豐富且精準的詞匯表意、穩固且靈活的語法體系、獨特且優美的書寫形式,足以讓它游刃有余地兼顧到語言的工具性和藝術性。作為中國人,完全可以做到語言使用的一體兩面,在講求高效簡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發揮漢語扼要有力的工具性,在陶冶情操的文化場景中,又可以徜徉在漢語言博大精深的藝術氛圍里,兩者相輔相成。
如果認為,揮毫潑墨的書法是藝術,抑揚頓挫的朗誦是藝術,那么,能掌握并運用漢語言的文字魅力,就也是一門重要的藝術。
這邊是網友們拜讀高中生寫的文言文,那邊是人民日報點贊一個五歲的小女孩。
這個名叫莊恩琪的小姑娘因為有模有樣地跳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英歌舞上了熱搜。讓人們看到了這項地區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有人。
所以,無論是高中生的文言文,還是小女孩的英歌舞,新一代能對傳統文化如此熱愛,愿意學習它掌握它,并把它發揚光大,這才是文化傳承的根本,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 國足拿下“首勝”,為什么說離不開這座城市的付出?| 新京報評論
- 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銀發‘少年’歌舞青春”文明實踐活動
- “70后”銀發“少年”的歌舞青春
- 青島,一座開放、包容、自信的城市向我們走來
- 【央視快評】堅定“四個自信”,繼續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
- 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繼續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
- 彰顯個性和文化自信,中秋臨近“漢服熱”再升溫
-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紅色文脈鑄根魂——解碼革命圣地延安的文化自信樣本
- 文脈華章丨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 和音:堅持自信自立 展現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