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小量少,加工廠直呼吃不飽!海星又入侵養殖區,漁民雇猛子下海捕撈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今年3月份,膠州灣的漁民在養殖區又發現了不少海星。不過,今年海星比前兩年來得晚,數量也相對較少,漁船帶著猛子出海捕撈,還不到往年高峰期的一半,幾家加工廠都直呼吃不飽。不過,漁民表示隨著氣溫升高,到了四五月份海星數量還會增多,他們也是盡量在海星未長大之前多清理一些,爭取讓海底的蛤蜊、海蠣子有一個好收成。
現場:
個小量少,一船最多撈回300斤
3月13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紅島漁港碼頭,這里是周邊漁民主要的停靠碼頭。由于風浪比較大,海水有些渾濁,不少船只都提前返回碼頭。
漁船返回碼頭
一艘漁船基本上都是5個人,一人負責看船,四個猛子負責下海打撈。“今年海星的數量不怎么多,上不來貨。”船長黃師傅說,前兩年他們正月十五以前就出海了,今年晚了一個月左右。
早晨7點左右,黃師傅一行五個人就駕駛漁船出海,趕到海蠣子養殖區。猛子們下潛到海底負責尋找海星,但是數量并不多。忙活了六七個小時,收獲了不到1百斤。眼看風浪大了起來,只能提前返回碼頭。
船上是猛子捕撈回來的海星
在碼頭上,已經有十多輛汽車在等著海星上岸。從2020年開始,膠州灣海星泛濫,捕撈、加工、銷售海星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一般2月份開始陸續下海捕撈。今年由于前段時間天氣冷,加上海星的數量相對較少,一直到前幾天才開始下海,比往年晚了一個月左右。
“前兩年海星隨處可見,”黃船長說,“猛子只要下海,一個小時就能撈一兩百斤。有時候遇到密度高的地方,同樣五六個小時,一條船能捕撈兩三千斤。今年年初剛干的時候,還能撈上來八九百斤。這兩天的產量直接斷崖式下滑,不到往年的一半。”
“不僅如此,個頭也很小,一個也就二兩左右。”黃船長說,往年這個時候能長到三四兩,今年的個頭普遍偏小,大的不多。因此,收購價也一般,大概三四元一斤,比高峰期也要低了一半左右。
將海星裝筐運到碼頭上
記者看到,陸續有船只靠岸,猛子們坐在船上休息,甲板上卻看不見大片的金黃海星。下午3時許,一艘漁船緩緩靠岸,兩側的船艙里都放著海星。“這算是今天最大的產量了,大概300斤左右。”黃船長說,今天碼頭上出去大概20艘船,除了五六艘捕撈毛蛤,其他都是捕撈海星的。隨著漁船陸續靠岸,都沒有太多收獲,加起來也就兩三千斤,而高峰期一天的上岸量有數萬斤。
“海星不夠肥,產量又不高,這幾天都得賠錢。”黃船長說,這一趟出去光是油錢就要五六百元。撈回來的海星,要跟猛子四六分賬。如果一天能撈回來500斤左右,還能賺到一些錢。 過幾天氣溫升高了,數量會多一些,他們也在觀望,如果數量太少的話就會轉型。
搬到碼頭上
說法:
情況好轉,對蛤蜊、海蠣子影響依然不小
“今年的總體情況比較少。”養殖戶趙先生說,前兩年這個時候淺灘已經出現了很多海星,他們會找猛子來打撈,同時還會放置地籠。今年據他目前觀察,受損情況要好轉不少,減輕了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對于海蠣子、蛤蜊而言,海星的危害依然存在。”趙先生拿著一個小的海蠣子說,里面的肉早已經被吃掉。基本上海星成群出現的地方,一年就白忙活了。
據介紹,海星不僅是個吃貨,而且還非常“霸道”。在我們看起來蛤蜊、海蠣子都有堅硬的外殼,但是海星吃起來毫不費力。它們利用腕上的管足直接包裹住獵物,然后慢慢吞食掉里面的肉。同時,還會分泌出一種粘液,導致貝類無法呼吸,最終造成蛤蜊、海蠣子成片死亡。而這些貝殼不斷地堆積,又進一步影響了海底微生物的生長,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即便來年重新放苗,也會影響產量。
趙先生說,現在只是剛開始,猛子們的捕撈量都不一樣。到了四五月份,隨著氣溫開始升高,海星的數量還會增多。前兩年到了休漁期,還出現了不少海星,給養殖戶們帶來了損失。
“相比于前兩年的泛濫,今年的情況好了不少,我們養殖戶們也放松了不少。”趙先生說,其實膠州灣一直都有海星的存在,只是此前數量并不多,而且都在深水區并沒有過多影響到養殖區。從2020年開始,膠州灣海星開始泛濫,高峰期每天上岸一萬斤,給養殖戶帶來了很大損失。同時,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他們也采取了不少措施,雇傭猛子下水捕撈,重新啟用地籠等。
“數量肯定少了,具體啥原因也不大清楚。”趙先生說,這兩年的治理肯定起到了效果,是否有其他的因素他們也不知道。目前,他們也在協調猛子們去不同的養殖區探路,情況也會逐漸摸清。
收購商:
有人喜有人憂,海星加工供不應求
作為紅島碼頭上的“海星王”,王師傅是最大的幾家收購商之一。對于養殖戶而言,海星是災禍,對于他們而言卻是個寶。
收購商的車里裝滿了海星
王師傅說,他們將海星運回去以后立刻進入蒸煮工序,會加工成美味的產品。這兩年,膠州海星數量比較多,他直接在附近跟人合作辦了一個加工廠。高峰時期,每天最少出產8000斤,多的時候有一兩萬斤。
據介紹,紅島碼頭上大概有5家主要的收購商,負責將海星收購以后進行加工,然后銷往全國各地。去年的時候,每家工廠一天都能加工七八千斤。今年由于膠州灣的海星數量少,他們都還沒有正式開始干。
“今年我已經不干了,數量有點少,現在一天的上岸量不夠一個人收的。”王師傅說,個頭也不比往年,賣不上價。“個大的供不應求,個小的不好賣。”海星的數量減少對于漁民來說是好事,對于他們來說提出了新的挑戰。他今年就轉型做起了“猛子經紀人”,主要負責聯系猛子到養殖區捕撈,捕撈上來以后,直接賣給加工廠商。
延伸:
穿棉衣潛海底,猛子將們或陸續轉場
對于膠州灣的養殖戶而言,泛濫的海星是貝類天敵,而猛子將們就是他們的主要戰力。黃師傅說,每年2月份到5月份,猛子就會來膠州灣撈海星。尤其是前兩年,海星比較多,吸引了全國不少猛子來扎堆。
這個季節,海上的氣溫比較低,雖然穿著兩層棉衣,還是能凍透。“要是海星多一點,忙活起來還能暖和一些。”黃師傅說,現在出海一趟忙活六七個小時,也就二三十斤。最近的收購價格低,這一趟掙了不到一百元。
“在海底受罪太大了,下去一次得一個小時左右。”黃師傅說,他們身上都得用四五十斤的鉛塊才能沉到海底,然后用雙手一點點摸索。現在海里的溫度還很低,下去就很冷。不過,相比于寒冷,他們更在意的是收入太少了。
據介紹,他們跟船長一般六四分賬,前兩年收入高的時候,一天掙個一兩千沒問題,如果海星數量持續減少的話,他們就會陸續轉行。
“膠州灣里還能撈海螺、毛蛤。”黃師傅說,這個是一年四季都能干的活,一天忙下來掙個五六百沒問題。不過,需要的人員不會這么多,猛子們會陸續去其他地方干活。現在他們都是全國各地跑,只要有活,他們很快就會坐車過去。
- 青島貝殼發起“馬拉松備戰季活動”,三大亮點跑友直呼過癮
- 別樣國慶節丨放棄休假,用熱心和細節服務游客,游客直呼“太貼心了” ;巡邏勸阻不停歇,免費幫消毒包扎,他們成棧橋“暖心風景線”
- 半島V視 | 跟著主播趕海,螃蟹海螺收獲滿滿,游客直呼好玩
- 半島V視|青島相“艦”,直呼震撼!市民游客感受海軍強大力量
- 兩條刀魚,溫暖兩座城!青島大爺“花式”寵客,網友直呼:太熱情了!
- 白天嶗山,晚上啤酒城,一車直達!游客直呼太方便!
- 60多歲大爺跌落海中越漂越遠,青島“猛子”大叔縱身跳入海中營救
- 該用什么留住你?建筑施工老瓦片扔地破損,市民直呼“太可惜”
- 紫燕百味雞熟食牛肉百元一斤 食客直呼售價太高
- 百歲老人大腿摔骨折 老人直呼:我要去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