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追熱點|加強二級醫院建設,提供“觸手可及”的高水平醫療!加強健康青島建設,代表委員有話說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孫兆慧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文 孟達 鐘迎雪
醫療服務水平關乎到一方百姓的健康福祉,提高區域醫療水平、打造“15分鐘就醫圈”是近年來青島市在持續推動的重要工作,醫療健康話題也成為今年市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
加強多元化醫療培訓提升區域醫療水平、打造“家門口”中醫藥服務平臺、協同推進心血管慢病一體化管理……眾多有關醫療的高質量建議提案體現了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熱情,同時也為健康青島建設貢獻力量和智慧。
邢泉生代表:
完善區域醫療中心周邊配套,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邢泉生代表
“近些年,青島醫療水平得到快速發展,但醫療機構存在‘山多峰不高’現象,患者異地就醫、跨區域流動現象仍普遍存在,急需引入高水平醫療機構。因此在青島設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對引入國內頂級醫療資源,減輕群眾外出就診,輻射帶動整個膠東半島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黨委書記、總院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黨委書記、副總院長邢泉生代表說。
邢泉生代表認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自2021 年1月正式啟用以來,覆蓋周邊公司企業近百家、新建居民小區多個。但是,目前周圍環境規劃、交通規劃及道路建設等配套尚不完備,難以滿足居民看病就醫的需求,帶來一定的不便利,尚無法匹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需求。
對此,邢泉生代表建議增加醫院周邊公交車線路和班次,并合理規劃地鐵站點。將“岙東北路春陽路”站增加第二名稱“北大人民醫院東”站。結合醫院停車場同步配建公交停車場,并以此為基礎增加醫院周邊公交線路數量,覆蓋線路應延伸至青島市區,為市民來院就診提供優質便捷的交通服務。以調研為基礎,根據人流量和上座率合理配置現有和新增公交路線班次,滿足市民的公共交通服務需求。盡快規劃建設地鐵 16 號線,綜合考慮周邊客流需求、建設條件等因素,在醫院附近加設車站;統籌周邊地塊建設方案,為地鐵建設預留條件,保障地鐵后期順利規劃、建設。
盡快完成新岙東路道路擴建工程,同時完成醫院東側道路的調整審批,形成患者車輛出入醫院的一體化交通環線,徹底解決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并同步配建醫院停車場。
同時,邢泉生代表建議加快醫院周邊的配套設施建設,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根據周邊社區居民、企業職工及醫院患者需求,建議在醫院周邊建設大型超市、酒店等生活商貿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改善區域城市功能配套,促進區域商業、服務業提檔升級。
馬學真代表:
建設生物醫藥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康灣”
馬學真代表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康復大學兩次被提及,康復大學得到青島市政府持續支持和關注。為充分發揮康復大學在“中國康灣(健康海灣)”建設中的助推和引領作用,青島市中心醫院副院長馬學真代表提出建議,支持康復大學及附屬醫院發展,建立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康灣新興產業區,助推青島高新區經濟發展,輻射李滄、市北、膠州及自貿區。
“康復大學是國家級以醫療衛生為主的綜合大學,已面向海內外招聘了國家層面的高層次人才,大部分是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優秀人才,其中不乏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國家優秀青年和泰山學者。” 馬學真代表說,作為康復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的青島市中心醫院,是以腫瘤為特色的大型綜合醫療集團,腫瘤學科是山東省重點學科,也是山東省重點臨床專科及青島市攀峰學科。其生物治療中心實驗室是青島市重點實驗室,是青島市臨床研究實驗室和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培養基地。
馬學真代表認為,目前青島市醫藥產業規模偏小,深層次創新研發能力偏弱,新技術、新項目、新藥物較少,整個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對此,馬學真代表建議,以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為問題需求及臨床研究基地,康復大學會同高新區及青島市生物醫藥產業企業,聯合攻關,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作為青島重點24條產業鏈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集團化發展意義非凡。”
他還建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幫助并給予政策支持,成立青島市生物醫藥產業轉化研究院、青島市健康康復產業園,聚焦重大疾病診療的突破,立足青島,輻射山東,面向海內外。對青島市灣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研發、轉化、生產及推廣應用進行規范和布局。政府搭臺,康復大學、中心醫院、生物醫藥企業、康復醫藥企業聯合開發推動康復與醫藥產業發展。建設腫瘤等慢性疾病為重點突破的醫藥研發基地。加快腫瘤檢驗檢測指導精準治療,推動抗腫瘤、抗病毒生物藥物研發與應用。推動康復醫療設備和藥物產業鏈的建設和提升。在基因與細胞(干細胞、免疫細胞)研發、產業化與臨床應用上給與政策支持,并發揮康復大學的科研技術優勢及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的臨床優勢。
“爭取一年有變化,3年見成效,使膠州灣成為健康之灣、生物醫藥之灣、高新產業之灣、新興產業聚集之灣、未來產業向往之灣,為青島市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貢獻。”馬學真代表說。
胡蕾蕾代表:
加強區域二級醫院建設,提供“觸手可及”的高水平醫療
胡蕾蕾代表
近年來,國家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規模大、實力強的三甲醫院和接軌基層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樣,二級醫院在醫改中發揮著承上啟下關鍵作用,不僅面向基層群眾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還承擔一定的教學、科研任務。今年上會,李滄區中心醫院院長胡蕾蕾代表帶來的建議就與二級醫院建設相關。
胡蕾蕾代表介紹,目前不少二級醫院成了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夾心層”,缺少競爭力,大多處于業務萎縮狀態。以雙向轉診為例,雙向轉診“上轉下接”是醫改分級診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上轉”時,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將患者上轉至三級醫院,增加了看病就醫費用支出,同時造成了區域內二級醫院病房閑置、訓練有素醫護人員無法更好地發揮作用;“下轉”時,因為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未設置病房,導致三級醫院的輕癥患者轉回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現“下接”但“接不住”的情況。
為此,胡蕾蕾建議,加大政策調控,提高二級醫院的床位利用率,充分發揮其承上啟下的服務內涵。加快醫聯體建設步伐,鼓勵支持二級醫院“靠大聯大”,加速豐滿其“承上”羽翼,充分拓展其“啟下”服務外延,讓居民“觸手可及”三甲級醫院的高水平診療服務。
同時,進一步合理分布調配醫療資源,在李滄區引進現有的資深三甲醫院,帶動并提升李滄區整體醫療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好分級診療制度,完善區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
張蓓委員:
加強多元化醫療培訓,提升區域醫療水平
張蓓委員
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不斷顛覆以往的診療技術和方法,不斷突破原有的診療禁忌,醫學理論知識與新技術更新速度日新月異。青島大學醫學部副部長張蓓委員認為,醫護人員必須與時俱進掌握醫學前沿知識,以滿足國家健康戰略的需求,以最優質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所以,此次上會,她帶來的提案是加強多元化醫療培訓,提升區域醫療水平。
張蓓委員介紹,目前我國醫療條件發展尚不均衡,優質醫療難以下沉,基層醫療單位、偏遠地區等均面臨著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診療技術不先進等難題。“如何將優質醫療資源和先進醫療技術最大層面下沉、推廣應用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張蓓委員說,基于此,醫療培訓是快速提升診療水平的必經途徑,是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衛生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
張蓓委員建議,要利用好區域醫療資源進行線下培訓。她說,駐青醫學院校是高端醫學人才的搖籃和匯聚地,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教學、科研平臺資源,來培養更多醫務人員,縮短醫護人員水平的差距,使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下沉,提升區域醫療水平,助力健康青島的建設。
就以青島大學醫學部為例,他們有5個學院、4個學系、12家附屬醫院、22家研究院,具有完備的醫學體系,具有完善的技能中心、實驗中心和科研教學平臺,并且已經多次開設醫療培訓,如脊柱外科已經開設了多場脊柱內鏡技術國際培訓班,參加人員有來自德國、英國、馬來西亞等十幾個國家的40余名外科醫生,受到國際好評。
“但我們身邊的區縣的醫務人員還沒有機會參加到這樣優質的培訓教育中來通過。”所以,張蓓委員建議,未來能否通過高校與醫院的深度合作,加強對醫學前沿診療技術的培訓,讓已經工作且有學習需求的醫護人員可以到高校進行“重新回爐”,這相比于到省外花費高額的培訓費來說,更加高效快捷。駐地高校是科技人才的搖籃,要加強與高校緊密聯系,促進醫院醫教研協同發展。
另外,張蓓委員建議,構建全方位、全時空、立體化、標準化,具備高效、便捷、學分互認等特點的區域一體化共建共享醫療培訓平臺,讓國內更多醫護人員可能不用去到北上廣深就能參加到優秀的醫學培訓中,并能反復學習、便捷高效。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給完成線上培訓的醫護人員一定的教育學分,滿足醫護人員晉升職稱的需求,這樣就可以讓大家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她建議開辟多元化、多角度、多層面醫療培訓,比如通過“互聯網+”開通遠程醫療與人工智能醫療等。青大附院通過5G+原研手術機器人進行超遠程手術,可推廣應用。將人工智能運用于臨床醫療實踐中。
張蓓委員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三次參加市政協會議,三年來,她感受最深的是從原來的悶頭做科研、教學、行政工作,到走出去服務社會。“自從當選市政協委員,我發現通過自己的所學所長去參與、推動做成一些惠及民生的事情,這讓我感到非常榮幸,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切實履職盡責,履行好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為健康青島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張蓓委員說。
張文忠委員:
協同推進心血管慢病一體化管理
張文忠委員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以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為主要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的患病率也隨之逐年升高。數據顯示我國慢病患病人數約有3億人次,因慢病致死的人數約在總死亡人數的88%,對我國醫藥衛生系統產生了嚴重的負擔。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文忠委員介紹,對于慢病管理,目前多部門、多學科、多團隊協作能力亟需提升。且心血管慢病患者依從性不高、治療欠規范,慢病患者及家屬有關慢病防治常識比較缺乏。
張文忠委員說:“在青島推進心血管慢病一體化管理是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幸福指數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抓手。”
對此,張文忠委員建議,切實推進基層慢病管理醫療隊伍建設,由市衛健委牽頭,協調好各級醫療機構開展相關工作,以三級醫療機構作為技術支持,推進專家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強慢病管理培訓,“將技術帶下去、留下來”,切實推進基層慢病管理醫療隊伍建設,把基層醫療機構建成慢病管理“主陣地”,做好科普教育、用藥指導、院外隨訪和出院后康復指導,暢通慢病轉診流程,積極推進慢病共管,將慢病管理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結合。
“建議青島市醫療保障局建立與慢病防控目標相協同的醫保支撐體系。”張文忠委員說,建議在醫保支付與慢病藥品配送方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將長期護理保險實施與慢病管理結合起來,繼而減少慢性疾病患者住院率,減輕醫保負擔。
此外,張文忠委員建議,由青島市疾控中心牽頭切實做好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與相關醫療機構合作通過廣播、電視節目等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各種形式、各種途徑開展健康促進工作,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延緩慢病進展。
“希望通過多部門、多學科、多團隊之間協作能力的不斷提升,推進心血管慢病一體化管理,從而助力健康青島建設。”張文忠委員說。
趙峽委員:
打造“家門口”中醫藥服務平臺
趙峽委員
“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了中西、一縷藥香跨越了古今”。中醫藥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全人類醫學的共同財富。
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教授趙峽委員說,大力傳承中醫藥文化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對于保障人民健康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在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卓有成效。青島先后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社會辦中醫試點城市,并貢獻了一系列全國“首創”的地方經驗。特別是2022年11月《青島市建設中醫藥強市的若干措施》實施,全市中醫藥各項事業的發展態勢喜人。但是,在居民中醫藥健康意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等方面還有待提升。
趙峽委員建議,大力開展中醫藥宣傳和推廣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或以“科普宣傳+義診義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面向社區居民大力普及中醫藥預防保健、健康養生和康復理療等知識。積極引導社區居民開展太極拳、八段錦等健康養生運動。讓居民零距離接觸中醫文化,在全市營造“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良好氛圍。
“要切實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趙峽委員建議借鑒上海、北京等地的先進經驗,面向基層中醫藥服務人員定期開展中醫藥技術技能比武大賽,通過“以賽賦能,以賽促建”不斷提升社區中醫藥服務人員的整體水平。定期安排現有中醫藥服務人員開展進修和培訓活動,鼓勵各大醫院的中醫藥名師開展多點執業和深入基層坐診;同時吸引優秀中醫藥專業人才和畢業生落戶基層,切實提升基層中醫藥的服務能力。
趙峽委員認為,我們要打造“家門口”中醫藥服務平臺。將基層中醫藥服務平臺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安排專用資金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場館建設,以及養生調理、康復治療等相關設備的購置等。進一步強化國企在服務國家戰略、保障社會民生方面的社會責任和重要作用,以國企為主打造高水平優質中醫藥服務平臺。此外,他建議要利用現有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等相關服務平臺,有效嫁接中醫藥特色“助醫”服務,將中醫藥服務融入居民生活圈,打造“家門口”的中醫藥健康之家。
趙峽委員本職工作主要是研究海藻來源的天然海洋藥物,部分海藻屬于海洋中藥。去年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一種免疫抗腫瘤海洋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簡稱“BG136”),就是以南極海藻為原料的海洋糖類化合物,擬應用于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治療,是國際上首次將海藻來源的糖類藥物應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目前該藥物已經完成了一期臨床研究。”趙峽委員說。
“我的愿望是當走到社區中醫藥服務網點,總能聞到陣陣藥香。當居民出現身體不適時,首先想到的是家門口的中醫藥服務館。”趙峽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