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到底是什么米?為什么比普通米好吃?
近日,又有職業打假人質疑某主播帶貨的五常大米貨不對板。
其實,關于“五常大米”真假的爭議,這幾年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也經常出現在熱搜上。原因就是五常大米真的好吃,但產量確實不高,時有“李鬼”出現。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五常大米?它們又好在哪里?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呢?咱們一起來聊聊。
五常大米到底是什么米?
說五常大米之前我們先說說五常市,五常市緊挨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因“五?!钡娜柿x禮智信得名。五常市水系發達,河網密布,不少地區土壤肥沃,很適合種水稻。
不過在黑龍江種水稻可不容易,大家都知道黑龍江氣候比較冷,與海南一年可以種四季水稻相比,黑龍江五常這些地方,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而且生長期還很長,育苗更是需要借助大棚或是溫室。
而且水稻收獲期五常地區的晝夜溫差大,這些因素讓五常的大米干物質含量高、直鏈淀粉適中、支鏈淀粉含量高。通俗地說,就是這里產的大米粒大飽滿、口感彈牙、飯粒油量大、香味濃郁??偨Y起來就是倆字——好吃。
那么,五常出的大米就叫五常大米嗎?這到底是一種大米還是幾種大米呢?
廣義上說,只要種子選用五優稻系列、松粳系列及其他符合五常種植條件種植的其他粳稻品種,符合大米執行標準GB/T 19266(也就是五常大米的執行標準),在五常地區種植,就可以稱為“五常大米”了。
△某五常大米產品相關信息
不過,在普通消費者眼中,五常大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五優稻系列中的五優稻4號,五優稻4號俗稱稻花香2號。這個品種在五常市是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我們消費者通常說的五常大米,一般就是指的種植在五常市的稻花香2號所加工出的大米,味道那是相當地道!
需要指出的是,成就好米,首先要有好的品種,其次是要有適宜的環境。哪怕品種是對的,在氣候有差異的地區種植,風味也會遜色不少。如果打著五常大米的旗號玩文字游戲打擦邊球,賣的東西卻不是那么回事,那就別怪別人質疑指責了。
五常大米背后的育種故事
一個優秀的品種背后往往都有一段育種人的傳奇,稻花香2號也是如此。稻花香2號的第一培育人田永太是朝鮮族,上世紀50年代,田永太從韓國青山南道來到了黑龍江省五常市,1966年他當上了龍鳳山鄉的五一生產隊長。
當地河道和水資源較為豐富,可以種植水稻??僧敃r在當地沒有合適的水稻品種,引進的品種大多來自隔壁的遼寧。別看都在東北,還離得那么近,引進的水稻馬上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產量也很低,畝產還不到200公斤。
尤其是在1969年,那年種植的水稻還沒進入成熟,氣溫就迅速下降。導致田永太所在的生產大隊150多公頃受災嚴重,整個生產大隊甚至要絕收餓肚子。
△種好稻子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村里老農的建議下,田永太在田里開始尋找可以早早成熟的稻穗。一連找了六天他都沒找到心目中的早熟稻穗,第七天中午在田埂上心灰意冷的他正準備放棄的時候,不經意間眼睛瞟到了不遠處一簇金黃的稻穗正彎著腰隨風搖動。
他趕忙把成熟的12個稻穗帶回家掛在了生產隊窗戶上保存,但刮了一場風后稻穗只剩下了7穗。之后他按稻穗把種子編為1號至7號,經過一年種植,其中7號穗子的后代滿足了早熟的需求。
他還通過這七號穗子收獲了48斤種子,又一年過去,這48斤種子變成了5000斤稻谷,田永太把這種子命名為“517”。這種稻米不僅適合當地耕種,還非常好吃,當地人廣泛種植了十幾年。
后來,田永太被調到大學當了副校長。他有一次回龍鳳山辦事,村里老人焦急地對田永太說“老田,快回來吧,'517' 沒有了?!痹瓉斫涍^連年種植和稻瘟病肆虐,原來選育的好吃的“517”慢慢就消失了。老農民對田永太的期待,他一直都記在心里。
到了1993年,在當年發現“517”的地塊上,田永太又偶然發現一株有著12個穗子的長粒、有芒、壓圈的稻子,與當時北方稻子都不相同。不僅這棵稻子長得跟常見的北方水稻不同,種出后蒸出的米飯更是有著撲鼻的香味,繁育以后取名為“93—8”。
經過不斷地培育優選“93—8”在口感、香氣、抗病性、產量等方面表現非常優異,被命名為“五優稻1號”。之后,五優稻系列一直被不斷改進,到了1999年五優稻4號——也就是稻花香2號問世,這也是今天種植最為廣泛的五常大米的由來。
2021年,田永太離世,享年82歲,他的一生從戰亂饑餓中走來,卻不忘為大家填飽肚子,既要想著吃飽,還為人民想著吃好。他被五常人民譽為“稻花香之父”、東北的“袁隆平”。
現代育種
已實現定向選育 定向改良
在現代育種技術下,育種的速度和效率已經大大提高。相對于以前的碰運氣來說,現在可以做到定向選育定向改良了。隨著水稻基因組測序的完成,我們已了解到了水稻的全基因組,這對于育種家們來講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現在我們可以根據基因組信息和不同水稻之間的差異,通過實驗驗證每一個基因的功能,再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定向改良某個品種的某個性狀。通過植物育種工廠或南繁等快速傳代技術,選育周期將大大縮短。
盡管現代水稻育種依托于現代生物技術和栽培體系提升迅猛發展,但育種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想要培育出好水稻種出好米,就要有較為豐富的水稻種質資源,有了大量的種質資源,才有操作的余地,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品種。
此外,即便現代育種技術已經比原來進步了很多,但育種仍然是艱巨的工作。
比如水稻育種一般還要通過雜交,而雜交最常用的一種操作是人工剪穎去雄,由于水稻雌雄同花,花還特別小,因此去雄時不僅要把握好時期,還得去雄干凈的同時不能傷到雌蕊,一粒一粒剪掉穎殼后將父本花粉抖在去雄過的母本植株花序上,經過授粉受精發育后種子形成后獲得雜交種,然后經過分子檢測技術篩選出“真雜種”。
△人工剪穎去雄,注意花大小和數量
真雜種再與優良的親本雜交,經過分子檢測選出含有目標基因的個體再次與優良的親本雜交,必須經過多輪實驗,才能獲得既帶有目標基因又與優良親本無限接近的個體,從而達到改良的目的。
△注意遠處一叢叢長得高出一截的,需要被篩選掉
培育出的新品種的審定還需要經過品種申請、品種實驗、審定、公告等步驟。申請品種要具備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品種實驗包括一年的預備實驗、兩年的區域試驗、一年的生產實驗,全程都是編碼測試,不透露實驗材料名稱和育種單位,經過專家組嚴格的審核后才可以通過品種實驗階段。
因此一個品種從開始選育到成為一個新品種少則四五年,多則二三十年,甚至是幾代人的心血。因此育種家一般不會郵寄或托運重要的育種材料,而是靠著手提人背,隨身帶著育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