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課堂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陸金星
曲嘉,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yè),2018年她跟隨老公來到青島,2019年開始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目前在青島銀河學校擔任美術教師。與一般的美術老師不同,曲嘉將她的課堂“搬進”大山,讓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尋找靈感,動手創(chuàng)作,與自然交融。
曲嘉用從山里撿回的樹枝備課
3月9日,嶗山大河東水庫旁山腰上的一片園子里,曲嘉帶著孩子們正在動手制作樹燈。“我的課程都是故事引入,樹燈的概念首先就是要認可萬物都是活的,山是活的水也是活的,是有靈性的,大山冬天沉睡,在春日蘇醒,所以我們就用干枯的樹枝制作出了樹架,然后搭上太陽能的燈,制作完成后放置在山野之間,夜晚閃爍起來喚醒山里小蟲、小草等生命。”曲嘉介紹。孩子們用撿回來的樹枝、紙殼、麻線等工具,自己精心制作。將課堂帶到山野,學校給了曲嘉很大的空間,她出了講授美術教學的大綱課程、華德福體系的美術療愈課程等,還將一些課程加入中式水墨書法后本土話,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曲嘉和學生們一起玩游戲
曲嘉指導學生們制作樹燈
學生們將太陽能燈纏在樹枝組成的架子上
大家就地取材,利用山里的果樹樹枝制作樹燈
大家將做好的樹燈擺放在山間
就地取材,山里撿回的樹枝用來備課
一位小學生正在認真制作燈架
陽光將竹枝的影子投射到房頂上
小朋友們在山間玩耍
“課堂上的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藝術項目是一個完整的課程,我們的課程是室內室外結合,在室內課堂進行設計思考,戶外課堂進行實踐完成,腦和手完成一個閉環(huán)。孩子們對我的課非常喜歡,非常期待,上課狀態(tài)非常好。”曲嘉表示。為了達到用藝術滋養(yǎng)孩子的目的,曲嘉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和他們完成創(chuàng)作思路,然后動手實現(xiàn)創(chuàng)意視覺化。家長們對于這樣的課程也是非常支持,對于孩子們的作業(yè)也是非常期待。曲嘉計劃帶著孩子們制作更多的創(chuàng)意作品,然后參加一些國際性的展覽,給孩子帶來一個更高的展示平臺,打開他們的眼界和思維。
大家拿著自己制作的樹燈合影
曲嘉將課堂帶到山野,得到了師兄王進的大力支持,王進大學畢業(yè)后在北京從事設計工作,后來母親生病他回到青島陪伴,隱居這片山野也有10多年的時間了。由于興趣相投,曲嘉和王進經常一起探討藝術創(chuàng)作以及一些藝術項目的思路和實施。王進守著一片大山,在這里做陶和裝置藝術,他的作品從外形到制作都是展現(xiàn)著自然的氣息。“這是冬天從山里撿來的一些枯樹根,清潔處理后我們將對其進行設計排列,最近吊掛起來,在燈光的投射下,樹根的影子會產生一些傳統(tǒng)書法的撇、捺、點的效果,以此產生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王進向記者介紹,王進的陶器作品外形獨特,自然氣息濃郁。
曲嘉和王進探討設計思路
曲嘉和王進準備用這些枯樹根制作一個投影藝術裝置
王進在修改他制作的陶坯
王進查看制作的容器坯型
王進用電窯燒制作品
王進制作的器具坯
王進所處的這片山長滿了櫻桃、杏等果樹,過幾天花兒就要綻放,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時刻。曲嘉也早就備好了課程,待到花開時節(jié),她將帶孩子們用落花編制一條花毯。
山里的果樹含苞待放
將枯樹根掛起來,利用燈光投影投下類似書法筆劃的影子
用擠壓等方法制作的杯子坯型
王進養(yǎng)了不少貓、狗,大都是他撿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