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山東鄉村清潔供暖新模式里的“降與升”
又到一年“采暖季”,今年,菏澤、煙臺、濱州等地大力發展清潔供暖,積極推廣多種清潔取暖新模式,確保廣大群眾過一個安全的“綠色暖冬”。
把“代價”降下來,把“溫度”升上去。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增強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是各級政府大力提倡、推動實施的管理要素。讓企業的成本“代價”、群眾的支出“代價”降下來,讓“溫度”“溫暖”升上去是眾人所盼、眾望所歸。今年,山東菏澤巨野縣龍堌鎮在冬季供暖中采用空氣能熱泵集中供暖,供熱面積達到了59萬平方米,每個供暖季相當于節約標煤9000多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2萬多噸。同時,取暖費用比傳統方式下降30%以上,這種降成本、減開支,升溫度、暖民心的惠民利民之舉,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升溫”,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
把“污染”降下來,把“效能”升上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這為更好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推進降碳,關鍵在于創造條件全面推動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對此,山東棲霞市進行了有益嘗試。今年,棲霞市桃村鎮實施跨縣域異地綠色清潔熱源傳輸。全鎮4600戶村民家實現了清潔能源集中供熱,累計供熱面積47萬多平方米,為桃村鎮駐地居民冬季供暖帶來了“綠色溫暖”全新體驗。“傳輸”的是綠色低碳的“綠暖”,享受的是環保高效的“溫暖”。這一有益嘗試見證了山東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道路上的久久為功。
把“浪費”降下來,把“利好”升上去。如何做好對原料、資源的充分利用、反復利用、循環利用,是推動發展新能源、提升新動能的瓶頸所在,也是最大限度防止浪費的關鍵所在。走進山東濱州惠民縣,當地統籌推進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和供應,將木材邊角料變成生物質顆粒燃料,讓“廢棄物”得到充分利用,發揮“余熱”。同時,當地還落實清潔取暖補貼政策,按照每噸補貼一半的標準對購買生物質燃料的群眾進行補貼,全縣1000多個自然村的9萬多戶居民受益。不但讓廢物變成“寶貝”,減少了原材料的浪費,還最大程度的讓利于民,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實行鄉村清潔供暖,打造“綠色暖冬”新模式,山東用生動實踐倡導綠色生活、低碳發展新理念,讓廣大群眾過上“綠色暖冬”,讓清潔能源成為推進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文/陳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