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消費“偽苦難”,是對農民的多重傷害
9月,四川省涼山州等地的石榴進入成熟季。在網絡上,出現了多段情節類似的短視頻:老人向路邊車輛推銷石榴,但車內人員卻將石榴扔到地上,老人隨后默默將石榴撿起,彎腰鞠躬……這些令人心酸的視頻片段,讓網友瞬間破防,引發大量轉發和關注同情。但是經過媒體調查顯示,此系虛假擺拍,商家旨在通過視頻引流牟利。
還是相同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味道!近年來,電商平臺上此類營銷手段屢見不鮮,人們稱之為“賣慘式”營銷。其實,它賣的不是“慘”,而是“偽慘”,是虛假的苦、偽造的難。類似的套路還有很多:破舊的小屋里,年邁的奶奶帶著小女孩蹲在地上吃土豆;貧瘠的土地上,年幼的姐姐背著更年幼的弟弟做農活……雖然角度和手法各異,但路數是相同的,無不是通過虛構生活場景和事實,大肆渲染、假扮貧苦以達到收割流量牟利的目的。近日,四川省涼山州通報了“涼山曲布”“趙靈兒”等多名粉絲數百萬的“網紅”,因虛假宣傳、銷售假貨被查的案例,揭示了其炮制“視覺貧困”的生意經。
當苦難、貧困變成一種商品時,這已是對社會公信力的一種極大透支;而消費“偽苦難”,更是對農民和全社會的多重傷害。表面上來看,這似乎起到了推動農產品銷售的作用。但事實上,很多網紅不只是視頻內容造假,其銷售的農產品也為假冒。“涼山曲布”“趙靈兒”兩個網紅賬號,從成都、南京等外地食品公司低價購入蜂蜜、核桃等農副產品,假冒“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商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國范圍內銷售,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這不僅擠壓了地方農特產品的市場,還損害了大涼山的品牌;而且,視頻的內容雖然是假的,但不少出鏡的農民卻是真的,他們多是被網紅機構忽悠著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拍了視頻,沒想到卻在網絡上造成了諸多影響,還莫名其妙被貼上了“貧困”的標簽,這讓不少被拍攝者感到很受傷。可以說,這些造假視頻,是借了農民的臉,黑了農民的名,又損了農民的利!
更重要的是,這些惡意的造假、虛構的貧苦,還會導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受眾對脫貧成效產生質疑。大涼山,作為昔日我國最典型的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其貧困程度之深、攻堅克貧之難,世所罕見。當地的干部群眾,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方才摘下了延續千年貧困的帽子。這一事實不會因為一些虛假的視頻而被改變。但如果謠言一次次大量重復、連續性出現,必然會對人們的判斷造成誤導,不僅無法形成對當地發展的正向觀照,還會對此前地方干部群眾辛勤付出造成消解與傷害,更是對未來大涼山可持續發展信心能量的消耗。
據涼山州警方介紹,下一步,他們將聯合相關部門,繼續從嚴打擊網絡亂象違法犯罪。特別是聚焦涼山“悲慘營銷”“虛假助農”等網絡謠言擾亂網絡空間突出問題,發現一起、打擊一起。這必將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根除“視覺貧困”之亂象。但也要看到,近年來,有關地區和部門對此類問題的監管與治理一直在推進,媒體也曝光了不少案例,可此類現象還是屢禁不止,一些影響力較小的賬號不斷變換各種手法欺騙網友,還有一些被關閉的賬號則換個“馬甲”卷土重來,讓人防不勝防。這體現了網絡監管之難,也更說明,在法治的力量之外,還必須強化平臺的自我管理和約束機制。人工智能時代,從技術上解決視頻造假已經不是什么問題,有關平臺需要更多的責任心和敬畏感,切不可為了一時之利,催生“以謠言博眼球”的畸形流量。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把正常的公益助農和“視覺貧困”造假區分開來。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業態的快速發展,給很多邊遠地區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極大便利,對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受到連累。也正因為此,我們更要加大對“視覺貧困”的打擊力度。
大涼山并不拒絕流量。當前我們正處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階段,對于像大涼山這樣的地區而言,由于底子薄,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重。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有著豐厚的文化遺產、旅游資源、特色產品的地區,正需要流量的加持、網絡的助推。當年丁真不就是憑一己之力把四川甘孜理塘帶火了嗎?既要打擊亂象,更要善引流量、善用流量,如此,流量才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增量。當更多的陽光照進大山,當更多的活水澆灌于此,當更多的碩果掛滿枝頭,這必然是對偏見和誤解最有效的化解,對謠言和假象最有力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