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崛起之道:“盡精微致廣大”,破解“卡脖子”
“致廣大而盡精微”,出自《禮記·中庸》。“致廣大”與“盡精微”,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這句話或可這樣理解:既登高望遠、胸懷大局,又落細落實、積微成著。在新時代的華夏大地上,一大批以科技自立自強、破解“卡脖子”難題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正淋漓盡致地詮釋著這一中國智慧。
誤差控制在納秒級,煙臺持久鐘表打破國際壟斷,讓時間同步系統實現“中國造”;在煙臺宏遠氧業,傾聽“奮斗者”號生命支持系統的誕生故事;“會學習”的機器人上崗智能工廠,威海寶威新材料讓碳纖維箭桿誤差控制在微米;威海天力電源攻克車載電源關鍵技術,無人駕駛車輛核心零部件實現國產化;從魚竿小廠到“碳纖維之王”,光威不斷解決“卡脖子”技術,搶占產業鏈制高點……9月17日,“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山東威海啟動。一連串響當當的科創成果,澎湃著科技自立自強的奮進力量。
沒錯,一個個加速崛起的“小巨人”,胸懷“國之大者”,在深入到細微之處的同時達到了寬廣博大的境界。放眼全國,一批中小企業勇立潮頭,聚焦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發展,把自身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最有說服力的代言。截至目前,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
當然,在專精特新加速崛起的背后,有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的政策賦能。例如,今年上半年,威海新北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600余萬元,實現軟件退稅260余萬元,土地使用稅減征34萬元。稅費紅利使企業有了加大創新研發和擴大再生產的底氣,有力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確保技術和產品領先一步,現在智能工廠里“機器換人”自動化水平已經超過了90%。
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以“小巨人”為代表的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樣需要“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哲學智慧,既要下足“繡花功夫”,又要“高屋建瓴”著眼大局。從小處著眼,“繡花功夫”貴在“恰到好處”,施策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從大局思量,黨和政府站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以“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踐行“知行合一”原則,持續不斷地催生出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讓越來越多掌握“黑科技”的“小巨人”們,成為“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廣大專精特新企業主動從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奮進前行力量,一方面,各級黨政部門合力保障專精特新企業緩解經營壓力、增強創新動力、激發發展潛力,這一次次最美好的“雙向奔赴”,同心協力奏響科技自立自強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