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市劃區短短一年間,從江北第一強市(縣)到在百強區三大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榜單中名列前茅,即墨如何能交出如此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強自何來?敬請關注“即墨撤市設區正式掛牌一周年特別策劃”。
即墨區全力打造"醫共體" 推動百姓就醫新格局
即墨區的醫共體專家通過遠程診療系統,為基層患者開展醫療服務。
▲專家定期到村中心衛生室坐診,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級服務。
文/圖 半島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呂棟 毛延迪 于飛翔
即墨區作為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省級示范建設市、分級診療試點縣(市),先行先試,自2017年始積極創新醫療衛生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區域“醫共體”建設,在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100個中心衛生室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青島藍谷醫院、即墨區人民醫院、即墨區中醫醫院三個醫療共同體(簡稱“醫共體”)。今年4月,該區區人民醫院和區中醫醫院選拔115名中級以上職稱專家下沉到鄉鎮醫院,開展幫扶工作。
“我區通過‘醫共體’建設切實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大力打造‘醫共體’醫療惠民網,提高群眾就醫獲得感,逐步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上下轉診順暢,為患者提供全程、連續、便捷、可靠的醫療保健服務。”即墨區衛計局局長楊巖說。
群眾就醫更便捷
家住田橫度假區的劉志剛今年70歲,患糖尿病20余年,因一直沒有規律治療,出現了并發癥。為此,每個月都需要去區人民醫院復診。而田橫度假區離城區醫院較遠,坐公交車一個來回需要近4個小時,每次去就醫,早上6時劉志剛和家人就得從家出發。今年,即墨區人民醫院的內分泌科醫生宋孝輝來到度假區衛生院幫扶工作,“從我家到醫院只需要10多分鐘,我們再也不用早出晚歸地到大醫院擠破頭看病了。”劉志剛的兒子興奮地說,“宋主任的技術高、服務態度好,這幾個月來,我父親的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較穩定。專家的到來真是老百姓的福音。”
“來到基層醫院,很受當地群眾歡迎,周邊的患者也會慕名過來,能夠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認可,切實幫助他們看好病、治好病,也讓我更多了一份使命感。”宋曉輝告訴記者。
專家來到家門口,讓百姓感受到了“醫共體”帶來的實惠和便捷。吳乃海是靈山一村的村民,患環狀痔已有15年之久,病情反復發作、疼痛難忍,一直采取保守治療。半月前聞訊幫扶專家劉戡來正在靈山衛生院,便趕緊找了過去。劉戡來接診后,立即為他安排住院手術治療,很快便康復出院。“以前是真的‘害愁’去大醫院看病,所以一直就自己扛著,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僅三四天工夫就解除了我十幾年的病痛,真是太感謝啦!”吳乃海激動地說。
雙向轉診更暢通
“醫共體”帶來醫療服務質的飛躍還不僅限于便捷。9月28日中午,龍泉衛生院接診了一位62歲的男性患者孫先生,經診斷,極有可能是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限于診療條件,急需轉到上級醫院。值班醫師立即開通“雙向轉診”通道,從匯報到聯系,再到緊急轉院至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病房,僅用了1個多小時,孫先生及時得到救治。
龍泉衛生院院長王兆吉表示:“‘醫共體’工作的開展,使雙向轉診通道更加暢通,基層醫院在遇到一些急癥或大病時,可以迅速妥善安排患者上轉急診或住院,及時得到上級醫院規范診療,確保生命安全。另外,還能使患者在轉診上級醫院時更加便利,節省費用,對解決看病難、住院難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同時,在大醫院確診后的慢性病或術后康復患者也可以通過雙向轉診,轉至距離住所近、花錢較少的基層醫院做后續治療,尤其是“醫共體”幫扶專家的到來,無疑為逐步實現“大病進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新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田橫鎮周家村63歲的劉淑云因患腦梗塞造成右側肢體麻木,出院后需按時做康復理療和鍛煉。但因路途、經濟等諸多因素,給老人的后期治療帶來極大不便。而當地衛生院正好設有中醫康復科,于是劉淑云便從上級醫院轉至基層醫院,通過兩個療程的治療和康復訓練,劉淑云已經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了。劉淑云的家人告訴記者,“從大醫院回來后,在家門口也能得到和在大醫院一樣的治療,不僅省去了住院費,還省了不少交通、陪護等附加費用。”
“‘醫共體’是本著以人為本進行的,真正受益的是老百姓。鄉鎮衛生院收費低、報銷比例高。如在鎮衛生院住院能報銷90%,到了二級醫院只能報銷70%。”即墨區衛計局副局長喬緒輝說。
服務全面更專業
據了解,即墨區自2017年8月正式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已組建223個基層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轉診等無償服務;成立20個家庭醫生團隊,開展個性咨詢、上門指導等定制化有償簽約服務。同時,依托信息化平臺專門搭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臺,實現了在線簽約、居民健康數據適時監控、健康管理、咨詢交流、預約診療等服務便捷化,現全區簽約居民41.57萬名。
“醫共體”成立后,幫扶專家們也參與到家庭簽約醫生團隊,進一步提高簽約醫生團隊的服務能力,圍繞群眾健康需求,推進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使醫生不僅“管治病”,更“管健康”,讓群眾得到全面性、連續性服務。醫共體幫扶團隊還針對鄉鎮衛生院常見病診斷、臨床治療技能和慢性病早期發現、生活指導和隨訪觀察技能等開展專題培訓;定期到村中心衛生室坐診,為群眾開展一些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知識講座,傳授慢性病防治理念,指導群眾做好服藥和飲食起居,受到歡迎。
幫扶專家常虹是一位主管護師,她根據醫院實際情況,提出“將標準化建設做真做實”的思路。她從醫院標準化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預防接種門診、基層醫療能力建設、院內感染管理等諸多方面著手,擬定了適合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護理、院感及搶救車的全套標準規范,并把各項管理規范納入日常工作,加強培訓,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從制度管理的角度解決“重治輕防”的觀念。
醫共體專家的下沉不僅利于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將大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規范的管理制度滲入其中。
訪談
醫生動起來 真正將福利送基層
即墨區衛計局副局長喬緒輝說,“醫共體模式就是要實現信息聯系起來,管理統一起來,醫生動起來,能力提起來,慢病管起來,健康強起來”的目標,真正給基層老百姓帶來福利。”
近年來,即墨區衛計局積極構建慢病防治管理系統,形成“社區管理——120轉運——中心救治——社區康復管理”無縫銜接的密閉“管理環”,實現慢病個性化管理。目前鄉鎮衛生院高血壓病種PCIC系統已全部建成投用,依托區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建立的胸痛、卒中中心,有效提高了對患者血壓等信息的實時監測、提前預警和跟蹤防治能力。糖尿病病種PCIC系統也在籌建中。
“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即使一直在服藥治療,也需要每周或每月定期到醫院復診,但很多人往往在病情嚴重時就會去大醫院看病、住院,等稍微好點了就不再復查或繼續服藥了,這樣病情極易反復,引起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南泉衛生院院長王友旭說,“現在好了,通過高血壓PCIC系統的建成使用,轄區內高血壓患者每天通過智能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結果自動上傳至平臺形成長期監測數據,由信息系統對監測數據做出分析,家庭醫生團隊再有針對性地開展患者管理,尤其是醫共體專家的下沉,為患者進行判斷和健康干預方面上了雙保險。”
據悉,截止到目前,平臺已簽約高血壓患者9.66萬人,各鎮(街道)已向居民發放無線傳輸電子血壓計近1850臺。
- 擴優提質,守正創新,全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 山東青島海警局即墨工作站開展轄區涉海項目專項巡查活動
- 青島市即墨區心理學會婦委會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 即墨法院以案說法:停工留薪期屆滿后曠工,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 平度市人民醫院藥師在2024年青島市縣域醫共體基本藥物合理使用技能競賽中喜創佳績
- 新聘任11名企業家為“監督員、觀察員、體驗員”!青島即墨組建“三支隊伍” 為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 即墨區人民醫院西部院區開診
- 10月21日試運行!即墨區人民醫院西部院區將開診
- 在青島內分泌糖尿病醫院就醫更便捷!出示醫保電子憑證即可實現直接掛號
- 半島V視丨瞰“豐”景:即墨萬畝玉米豐收,全程機械化脫粒秸稈還田